開年首個“超級週末”,奏響中國馬拉松行業復蘇強音

2021-04-13 09:49:00來源:新華網

4月11日,男子專業組選手在2021徐州馬拉松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新華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李旭 王劍冰)20余場賽事、超20萬人次參賽……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多項數據無不彰顯著,那股在中國盛極一時的馬拉松熱潮又回來了!

  榮膺“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後的首次廈門馬拉松,讓參賽選手成為了今年國內第一批世界頂級馬拉松賽事的“嘗鮮”者;徐州馬拉松的賽場上,代表國內頂級水準的跑將們為東京奧運會門票發起角逐……這個週末兩天時間內跑圈上演的眾多好戲,單拎出來無疑都是備受矚目的重磅事件。

  回看“超級週末”,不僅搭建了路跑“大戲”上演的舞臺,也提供了一個觀察行業發展的窗口。熱鬧之餘,我們看到了當前國內馬拉松最強的競技水平、最高的服務水準和最大的市場號召力,馬拉松行業正釋放出向上發展的強烈信號。

2021廈門馬拉松賽4月10日鳴槍開賽,圖為參賽選手在比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魏培全 攝

  “超級週末”體現中國馬拉松成色

  “都想跑,腿不夠用!”這是上週末路跑圈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話。

  據不完全統計,4月10日-11日全國各地共舉辦20余場規模不一的路跑賽事,其中不乏備受期待的重量級賽事。這些賽事的“扎堆”舉辦,是“後疫情時代”中國馬拉松辦賽水準的集中呈現。

  率先於4月10日鳴槍開跑的廈門馬拉松,開啟了這場馬拉松超級週末的大幕。今年,廈門馬拉松正式升級為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賽事,這是繼上海馬拉松後,國內第二場世界田聯最高級別賽事。本屆賽事在延續以往“跑者服務跑者”“關門不關服務”的基礎上,對賽事服務創新優化。這場升級後的廈馬首秀,為強勢回歸的中國馬拉松注入強音,讓網友直呼“等待是值得的”。

  因為“櫻花雨”,無錫馬拉松成為許多跑者心中的“最美賽道”。今年,錫馬進一步對比賽賽道及周邊地區改造升級,同時提升跑者服務水平,細化起跑分區,最大限度幫助跑者賽出成績。最終,賽事全程項目共有801位選手跑進3小時內,刷新“破3”人數紀錄,見證了大眾跑者成績的攀升。

  賽事的扎堆舉辦,不僅讓賽事運營方各顯神通,也吸引著高水平跑者悉數出動。對於經歷了一個長週期冬訓的跑者來説,4月10日-11日這個超級週末,成為他們檢驗冬訓成果的最佳舞臺。

  2021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徐州站)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是已達標選手爭取東京奧運會門票的最終路徑,也是國內高水平運動員在上半年的首選賽事。最終,江西選手彭建華和雲南選手張德順分別收穫男、女冠軍。此外,選拔賽男女前三名運動員都達到東京奧運會參賽標準,如願獲得奧運“門票”。

  面對2021年的首個馬拉松超級週末,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黃海燕稱這無疑是中國馬拉松領域的一個“大事件”,集中呈現了中國馬拉松的基礎和活力。但其意義還不僅在於“向外展示”,也在馬拉松行業內部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今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開展,馬拉松賽事正逐漸恢復,一些新的賽事甚至選擇率先亮相,為中國馬拉松的重啟開個好頭,3月底首次亮相的宿遷馬拉松便在其中。而這個週末之後,還有眾多馬拉松賽事將陸續舉行,今年的首個“超級週末”無疑給賽事主辦方提振士氣,甚至查漏補缺提供了範本。

  “馬拉松産業是一個為老百姓服務的産業,賽事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跑者的黏性。怎樣通過相互學習,更好地以跑者為中心提供優質的服務,這在行業復蘇的語境下,是辦賽主體需要思考的問題。”黃海燕説。

2021無錫馬拉松“破三”選手衝過終點後慶祝。圖據無錫馬拉松組委會

  行業復蘇的“及時雨”

  自2020年初以來,疫情對整個體育領域,特別是馬拉松行業産生了巨大衝擊。今年,隨著國內馬拉松賽事的逐漸恢復,超級週末的出現成為行業復蘇發展的“及時雨”。

  這首先體現在賽事帶來的經濟效益上。有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在4月10日-11日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超過20萬人。按照150元報名費粗略計算,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為3000萬元,而包括運動裝備、出行及住宿餐飲在內的間接經濟效益,通常能達到直接經濟效益的3-4倍。

  除了真金白銀的收益,馬拉松賽事的強勢重啟更是讓運營方再次與贊助商延續起合作。中跡體育董事長張思傑認為,疫情使不少馬拉松賽事贊助商蒙受了經濟損失,贊助熱情也受到打擊。在無法舉辦線下賽事的情況下,賽事運營方不僅“斷糧”,如何保持與贊助商的聯絡也成問題。而在大多數垂直領域,每一次“集體狂歡”都必定成為贊助商的營銷秀場,超級週末正好提供了一個契機。

  從更深層面來看,馬拉松超級週末的出現,也為這個行業涅槃重啟吹響了號角。疫情期間,比起直接的經濟損失,更深遠的影響是馬拉松産業人才的大量流失。

  整個2020年,中小型賽事公司或轉型、或降薪、或裁員,還有一些公司倒在了“黎明”前。在這場寒冬裏,有多少從業者離開馬拉松行業並沒有一個確切數據,但從各家賽事公司如今大規模招聘的現象來看,馬拉松行業人才流失相當嚴重。

  後疫情時代,馬拉松賽事的恢復並不困難,人才體系的重建才是更具挑戰性的。超級週末為從業者打下一劑強心針,在幫助重構産業人才體系,讓人才重拾對産業發展信心方面也有促進作用。

  此外,賽事的集中舉辦,也更能夠揭示行業存在的問題,為未來發展找準方向。

  黃海燕表示,“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來説,現有的馬拉松賽事還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馬拉松的同質化現象也很嚴重。要解決這些問題,全國或者地方層面賽事體系的構建就很重要。”

  以波士頓馬拉松為例,作為“殿堂級”賽事,其對報名者設置了很高的成績門檻。初級跑者可以從級別更低的賽事開始,逐漸達到較高水平,最後參加“金字塔尖”的賽事。黃海燕認為,為了避免賽事同質化,中國馬拉松的賽事層級還有待優化。

4月11日,彭建華(前)衝過2021徐州馬拉松終點線。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産業利好:遲到的體育大年

  2020年,疫情不僅對馬拉松行業造成衝擊,也讓世界體壇遭受前所未有的創傷,世界大賽接連取消、推遲、調整。當歷史的接力棒傳給2021時,比賽重啟、體壇重振的希望也一併交到了手上。

  這是一個遲來的、充滿希望的體育大年。東京奧運會再啟,美洲盃、歐洲盃恢復,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等賽事將在今年舉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賽事是體育産業的核心,重磅賽事恢復辦賽後營造的濃厚體育氛圍,有利於釋放過去一年體育産業積蓄的消費需求,同時帶動潛在體育人群的轉化。

  當然,在此前等待利好消息的時間裏,馬拉松行業從業者並沒有放鬆,不少人利用過去一年的“農閒期”修煉了內功。而隨著中國田徑協會《中國田徑協會關於開展線上馬拉松等跑步活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文件的陸續出臺,賽事運營商也紛紛創新業態模式,利用“互聯網+體育”促進路跑行業的復蘇發展。

  “過去,從業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線下賽。隨著疫情的暴發以及線上賽事的舉辦,馬拉松賽事相關的技術實力得到提升,包括跑者大數據在內的數據資産也在沉澱,這些在未來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黃海燕説,“只有經過這樣的積累,馬拉松才能真正從一項賽事變成一個産業,通過一項賽事帶動一個産業。”

  對於中國馬拉松産業的未來,黃海燕認為值得期待,“這一方面是因為馬拉松相關産業還尚未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政策利好也為産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紅利。”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在2035年要基本建成體育強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也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促進體育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並給出時間期限——同樣是2035年。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健康中國無從談起。從這一維度來看,面對未來十幾年加速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浪潮,中國體育産業以及以路跑為代表的全民健身産業,勢必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實習生刁文靜、孫晨堯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