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品網購節疊加五一消費 部分領域補償性消費初現

2020-05-07 08:2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28日至5月10日的第二屆雙品網購節火熱進行中,該活動由商務部、工信部、國家郵政局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組織。

  記者從多家電商平臺了解到,這次網購節不但補貼力度大,銷售數據高,意義也十分重大,力促消費和企業復工復産。有專家表示,五一假期疊加雙品網購節,補償性消費初現。

多電商平臺力推雙品網購節。截圖

  電商踴躍參加,用戶享百億補貼

  據商務部等部門介紹,這次網購節規模龐大,涉及20多個行業的700多家消費品優勢生産企業、近千個品牌參加活動。

  記者從電商平臺了解到,阿裏巴巴十大業務共同加入,10萬品牌、1000萬款商品和百億補貼齊發,參與品牌數量超去年3倍。期間,還會推出天貓雙品節、淘寶特價版工廠直購節、天貓51狂歡節、聚划算55大促、天貓510新國貨大賞等。

  銷售上看,聚划算55大促,37秒便成交額破億,1小時成交額就超越去年全天,首日共有106個品牌成交額破千萬。

  京東表示,雙品網購節期間,京東推出多個雙品節會場,投入超過10億元的營銷及促銷資源。銷售上看,5月1日當天,京東家電成交額達到去年同日的兩倍;5月5日“超級5”當天,京東家電成交額達去年同日的3倍。

  拼多多宣佈,在活動期間,海量爆款商品享百億補貼福利,用戶還能通過大額補貼直降等方式,真真切切買到優惠商品。

  多點Dmall聯合多地物美、新百連超等商超,及伊利、寶潔、聯合利華、雀巢等品牌商,精選優質商品和服務,連續舉辦3場大型促銷活動。活動首日,多點平臺促銷商品平均讓利15%,當日交易額較平日增長約32.2%。

  除了線上,線下活動也踴躍。口碑、餓了麼針對上海55購物節會推出超過1000場直播,併為上海市民提供3000萬份1-5折的飯卡,用餓了麼還可點到米其林餐廳大廚和驚喜外賣送上門。

  小米五一大促則舉行了“百店同開、千店同慶”活動,打通了全品類,推出滿贈好禮、小米10系列以舊換新、電視買大送小、300多款産品直降、智慧套裝85折等活動。

  微信發佈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目前已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微信電子消費券也在全國開花,假期3天帶動消費9億元。

  C2M和農産品消費成雙品網購節亮點

  據商務部等部門介紹,此次活動一個特點就是突出品質品牌消費。依託電商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優選産品品類,突出品質品牌,兼顧性價比,讓消費者放心購物,得到真正實惠。

  記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此次雙品網購節,多家電商平臺瞄準了C2M(反向定制)。例如淘寶特價版工廠直購節攜C2M定制滿足消費者的性價比需求,同時推動製造企業數字化升級,降本增效。

  京東稱,平臺擁有超3億的龐大活躍用戶群體,通過超億級消費行為數據、海量大數據對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精準洞察,正推動越來越多品牌商生産更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小眾化新品。如,京東聯合手機廠商打造的遊戲手機,收到了熱烈的市場反響。

  阿裏巴巴集團公共事務部副總裁邢悅稱,培育小而美的新銳品牌,聯動上遊製造商實現定制化、柔性化生産,掀起了新國貨浪潮,深受年輕人喜愛。

  另外,農産品消費也是這次雙品網購節的一個重點。有網友稱,“OMG,連李佳琦都開始推農産品了。”

  京東提供的數據顯示,借助五一假期及線上消費增長的勢頭,各地的線上扶貧特産館成交額同比增長了135%,用戶“産地+農産品”的搜索詞增長非常明顯。湖北小龍蝦、荔浦芋頭、溫縣山藥、鹽池灘羊等明星農産品,都是用産地作為品牌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稱,通過整合各類資源舉辦大規模網購節,可以為更多優質産品提供更多展示銷售的平臺和渠道,幫助廣大企業和農戶克服疫情影響。

資料圖:居民外出購物。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補償性消費來了嗎?

  這次網購節,除了力促消費,還有其他意義。商務部流通産業促進中心服務業處處長、研究員陳麗芬表示,隨著各地復工復産復市和促消費政策的發酵,消費者信心逐漸恢復,消費市場正在出現反彈,消費增量跨期補償可期。

  京東方面認為,從大數據分析看,大眾被疫情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在這個五一假期井噴,京東超市和京東家電銷售額都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出現報復性消費。

  “隨著疫情的降溫,聚餐喝酒必不可少,五一期間各類酒水銷量暴增,獺祭同期增長高達6.6倍或成黑馬;快遞能進小區了,家電安裝人員能上門了,五一假期大家電、生活電器成交額環比增長超過1倍,家電服務的成交額環比增長超1倍。”

  部分行業有望迎來補償性消費。東北證券近日發研報稱,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白酒行業宴席、婚慶補償性消費將逐步顯現,部分區域有望在五一節和端午節迎來消費小高峰。(完)(記者 吳濤)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