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100年前“新青年”,熱血沸騰

2021-03-11 08:18:00來源:央視網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春節後恢復更新常態,讓追劇的粉絲松了一口氣。在許多年輕人幾倍速追劇還嫌慢的時代,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拿到8.9分,讓網友看得熱血沸騰,還不斷催更,怎麼做到的?

  毛澤東在蒙太奇的畫面中登場,風雨飄搖中他發足狂奔,趟過民不聊生的破舊山河。陳獨秀長髮掩面,于群情激奮的學生中安然進食,儼然一副不拘小節的狂士形象;李大釗看到妻兒在院中捉雞時縱聲大笑……那些我們熟悉的歷史課本上的人物活靈活現。他們不再只是課本中“精神導師”式的高大全,而是既有高光時刻,也有煙火氣。《覺醒年代》之所以能引人入勝,不僅在於將這段歷史從文獻課本的字裏行間,投映于屏幕之上,更以“更精準、更生動、更豐滿、更立體”的創作手法,為今人提供了一次與先輩隔空“對話”的契機。

  《覺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現中國共産黨建黨初期的歷史進程,劇中有實名可考的人物近千名,那些曾經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毛澤東、周恩來、魯迅、胡適、辜鴻銘等等,他們的出現重現了一個時代的完整風貌。

  劇裏有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北大英文系主任胡適,北大講師魯迅,北大圖書館助理員毛澤東……不少網友直呼:這怕不是北大的招生宣傳片!幾年前,《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熱播,《覺醒年代》用的就是同一套班底,導演張永新、攝影張文傑、美術設計韓忠……這個團隊擅長人物的刻畫,並通過真實的環境和細節,還原時代背景。

  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波瀾壯闊,有太多耐人尋味的動人故事。但影視劇要想征服觀眾,既不能説教味兒濃重,人物臉譜化,更不能胡編亂造、嘻嘻哈哈、消解歷史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該劇在還原史實上所作的努力,讓不少網友感覺“實用”:“趕緊讓自家娃看看,都是高考知識點!我們從小熟悉的那些名場面,成為該劇的破圈利器。像魯迅《狂人日記》的寫作和發表、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時的演説、辜鴻銘做《中國人的精神》演講……最經典的,莫過於第八集魯迅的出場——

  鬧市街頭圍觀斬首的人群,劊子手手起刀落,年輕的生命終結。隨後,百姓們爭先恐後給監斬的士兵遞銅板,希望拿到新鮮的人血饅頭救治家人,還嚷著“蘸血要趁熱”。旁邊兩個晚清遺老感慨著“哎,刀法不如以前了”。在鬧鬨哄的荒誕場景中,魯迅旁若無人地看著手中的字報。借用魯迅寫的《藥》來襯托他的出場,巧妙而震撼,在鏡頭語言外傳遞出更深層次的含義。

  還有那句出自魯迅創作的散文詩《秋夜》的經典,“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導演堅持讓製片部門特意從山東買來的兩株棗樹,千里迢迢送往橫店,栽種在劇中魯迅的院子裏。觀眾耳邊回蕩著老師無數遍的“靈魂拷問”,“為什麼魯迅先生不説兩株都是棗樹?”

  許多人物帶來的認知是新鮮的,比如創辦《新青年》雜誌的陳獨秀,不再是歷史照片裏的那副樣子,一本正經、不茍言笑,而是多面的:在日期間,他邋邋遢遢,是個吃著便當還狂言,“這樣的國無藥可救”的狂人。回國之後,面對兒子延年、喬年,刀子嘴豆腐心的陳獨秀是最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形象。

  劇中呈現陳獨秀與兩個兒子之間的父子矛盾,不少觀眾就“喜歡看他們父子三人‘擰巴’。”看上去是家庭矛盾,其實展現的是革命者對“家”與“國”不同的取捨態度。有意思的是,劇中李大釗妻子趙紉蘭比他大六歲,李大釗管劉琳扮演的妻子趙紉蘭叫“姐”,趙紉蘭叫李大釗則喚小名“憨坨”。

  吃火鍋的細節也被網友津津樂道,陳獨秀到北京後,請汪孟鄒一起吃火鍋。但等不到位子,只好跟一個車夫“拼鍋”。據記載,民國時北平涮肉館子裏確實有一種“共和鍋”,比普通鍋大三四倍,裏面分為很多個格子,大家各吃各的,“自涮自吃互不侵犯,各得其樂”。

  精品劇集,滿足了觀眾對精神啟發、文化啟迪的“剛需”,近年來,《山海情》《大江大河2》《外交風雲》《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等正劇頻頻衝上熱搜,充分説明,觀眾需要能讓人耐下心、仔細品的文化産品。歷史風雲的熱情、對偉人風骨的景仰、對理想信仰的追尋一直都在。這段生動、立體的時代“建黨史”、“覺醒史”感召青年觀眾,帶領大家走近歷史,感知時代。年輕人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僅是過去的歷史,還有人生路上的坐標和嚮導。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