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如何高質量發展?代表委員有話説

2021-03-11 08:05:00來源:央視新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朱芝松建議對臨港新片區進行綜合性 一攬子授權

△全國人大代表 朱芝松

   自2013年我國在上海設立首個自貿試驗區以來,已分6批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至此我國自貿試驗區實現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全覆蓋。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 表示,臨港新片區要避免改革創新“淺層次同質化”問題,必須進行“深層次體制性”創新,探出發展新路子。

  他建議中央和國家相關部門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臨港新片區進行綜合性、一攬子授權。 對不涉及國家禁止性規定的改革創新,允許臨港新片區備案後自行試點、自擔風險;對涉及調法調規的改革創新,及時修訂有關政策法規、部門規章,研究完善相關調整程序。既確保改革于法有據,又提高改革實效。

   唐燕

   打造川渝自貿協同開放示範區 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 唐燕

   “十三五”以來,成渝地區發展進入快車道。2019年,成渝兩地進出口之和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僅次於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內陸地區最大的開放型經濟體。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唐燕關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認為打造川渝自貿協同開放示範區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

   著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她建議未來要從四個方面發力,推動川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要在制度創新上有突破,讓“自貿區”變“示範區”;

   要在開放通道上有突破,讓“內陸港”變“全球通”;

   要在開放能級上有突破,既“引進來”也“走出去”;

   要在營商環境上有突破,讓“兩地跑”變“一地辦”。

   章鋒

   加強對民營先進製造業精準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章鋒

   民營先進製造業具有活力強、效率高、創新快、發展機制好的特點,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章鋒 帶來關於加強對民營先進製造業精準扶持的建議。

   他認為先進製造業是立國之本。發展先進製造業,離不開民營企業的貢獻與助力。相較於此前無差別的“均等扶持”,如今的扶持更應該發揮政策“指揮棒”的關鍵作用。要集中資源支持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在進口替代中發揮巨大作用、能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 優秀民營製造企業。

   他建議:

   明確重點扶持的行業門類,如半導體及關鍵材料、航空航天等先進製造業;

   利用好稅收工具,實現行業精準扶持;

   進一步探索建立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産學研合作機制,改革目前應用研究中科研經費的使用方式;

   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對民營經濟的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張世方

   打贏産業鏈 供應鏈現代化攻堅戰

△全國人大代表 張世方

   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討論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張世方 表示,目前我國産業鏈最大的風險和短板就是一些重要領域還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存在受制於人的現象,實現自主可控是産業鏈最需要補的短板。

   他建議要發揮好體制機制優勢和規模超大的市場優勢,打好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張世方:發揮龍頭企業互聯的作用,支持産業鏈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聯合上中游企業、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産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共同體和産業聯盟。要突出規劃引領,謀劃産業鏈的培育方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

   莫榮呼籲對新業態從業人員應保盡保

△全國政協委員莫榮

   近幾年我國快遞、電商、直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尤其是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對傳統工作模式造成新的衝擊,對以單位就業為基礎的職工社會保障制度也帶來新的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建議: 加快完善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制度,建立健全適合新就業形態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用工特點的參保繳費政策和管理制度體系, 通過優化經辦服務,加快信息化建設,實現新業態從業人員應保盡保,確保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

   于革勝儘快實施普惠型企業年金制度 吸引民營和中小企業建立年金

△全國政協常委 于革勝

   企業年金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的補充養老金。全國政協常委、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于革勝 在調研中發現,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從2004年執行到2020年的第三季度末,全國只有10.2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計劃,佔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0.5%,參加的職工是2669萬,佔參保總數的6.9%,還不到10%,覆蓋面很窄。

   他建議適當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從15年提高到20年;調整養老金體系結構,建立普惠性企業年金制度;儘快出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實施方案,搭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監製|李大勇

   製片人|溫露

   主編|劉虔

   記者|鐘陟悅 冀成海 黃鸝 梁志瑋 倪晶依 黃一宸 孫慧升 聖雲 李煒 黃成

   編輯|任樂天 劉宇斯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