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董小平解析疫苗接種:18~59歲為何是重點人群?如何建立免疫屏障?

2021-03-10 20:40:00來源:央廣網

  隨著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穩步開展,“你打疫苗了麼?”如今已成為線上線下人們關注的話題,但也許這些問題你還“弄不清”:為什麼疫苗接種群體針對18~59歲重點人群?老年人和兒童什麼時候能夠接種?如何才能達到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對此,央廣網記者獨家對話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董小平。

  18~59歲為何是重點人群?

  在1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在全國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所有的地方都是按照區域分開、口岸優先、區分輕重緩急、穩妥有序的原則來開展接種。目前,我們接種的重點是18~59歲的高風險和可能高傳播風險的人群。

  針對熱議的“疫苗接種為何針對18~59歲重點人群”,董小平表示,這是基於安全性的考慮。18~59歲年齡段發生異常反應或者嚴重異常反應的幾率要比老年組或者兒童組低,同時發生偶合事件的幾率也低。“我們通過國內出現的若干次疫情了解到,18~59歲年齡群體屬於工作人群,和社會接觸的機會要比老年、兒童人群要高得多。因此,新冠病毒主要的感染人群也在這個年齡組。”董小平説。

  董小平提到:“目前整體來説,國內將疫苗接種群體分為高年齡組、成年人組和低年齡組這三種。這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分類,不同的臨床設計會有不同的分組。比如,孕婦、患有各種基礎疾病等特殊群體也會單獨分組。”

  “在18~59歲群體後,接下來要考慮接種疫苗的是60歲以上的高年齡組。”董小平解釋,這個人群的年齡跨度非常大,比如60~80歲人群具有比較強的活動能力,而80歲以上的人群活動能力就會明顯減弱。下一步具體怎麼做目前正在研判中。

  兒童和老人何時可以接種?

  王斌表示:“隨著新冠疫苗臨床研究數據的不斷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應量的不斷增加,疫苗接種的目標人群也將逐漸擴大,包括60歲以上老年人,整體上來實現接種工作的有序推進,使疫苗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使防控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3月2日,記者從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根據國家的總體安排,已經為部分有接種需求且身體基礎狀況較好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下一步,北京將根據國家意見適時全面開展老年人接種。根據疫苗研發進展和後續臨床試驗結果,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安排全市18歲以下人群接種工作。

  對此,董小平表示:“我們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兒童的感染情況要比成年人低得多,這也是目前冠狀病毒感染的一種共性現象。相對於成人組和老年組,其接種疫苗需求的緊急性略低一些。因此,我覺得可以根據當地的疫情緊急情況適當將低年齡組放到相對靠後的次序接種疫苗。”

  如何建立國內全人群的免疫屏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曾在3月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疫苗研發一直處於世界第一方陣,初步估計疫苗産能可以跟上需求。但是從産能轉化到疫苗産品,再把産品轉化成人體免疫力,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於於清明也曾表示,截至目前,國藥集團已向國內外供應新冠疫苗近1億劑,已接種6000多萬劑次,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使用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的明確需求。

  對此,許多網友關心如何才能建立國內全人群的免疫屏障這一問題,董小平表示,首先應當加大科普力度,讓百姓了解新冠病毒疫苗和接種後可能産生的作用和效果。“疫苗的接種不僅僅對自身可能帶來好處,也有助於所在的群體、社區、城市,甚至是國家,共同建立疫苗免疫屏障。”董小平説。

  “在中國要建立免疫屏障,需要通過疫苗去實現。”董小平談到,目前國際疫情高發,國內則處於極低的洼地,切不可有所鬆懈。這座國內疫情防控的“壩”壘多高,要根據國外疫情的控製程度,這也是最大的影響因素。這座“壩”的高度,也決定了國內免疫群體的免疫覆蓋率應該有多少。

  董小平解釋:“我們今後要達到的效果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極大限度地降低重症率,很大程度地降低住院率,使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對百姓生命的威脅程度大大降低。”

  “要建立中國的全人群免疫屏障,第一在於疫苗的生産和供應能力,第二在於疫苗的接種能力,第三在於民眾的配合力度。”董小平指出,“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尤其是衛生健康等專業部門起到了重要作用,普通民眾的配合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民眾充分的認識到接種疫苗後帶來的好處,充分理解和注意疫苗接種以後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我想疫苗的接種將會更加順利地進行。”董小平表示。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