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人這半年:演員轉行賣保險 有人復工後大哭

2020-08-09 09:2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那場演出結束後謝幕的時候,我站在臺上,兩層樓的劇院裏,樓上空了很多座位,坐了一些人,樓下也空了很多座位,坐了一些人。那個視角,已經太久沒有看到過……那一刻,我旁邊一個男演員忍不住扭頭就開始哭,他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我能理解,因為太久了。”

  7月21日晚,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在杭州上演,這是他在停工半年後,第一次重回舞臺。

  焦慮與忙碌

  時隔7個月後再次走上舞臺謝幕,從導演到演員每個人心情大概都很複雜。回望上半年,很多人都有種做夢的感覺。

  本來過年後就要開始工作的佟欣雨難得地獲得了一個假期,生活突然“慢了下來”。以致于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對那段時間的印像是“什麼也不做太焦慮了”。

  在所有人被隔離在家、出行受到限制、劇場也關閉的情況下,大多數戲劇演出連演員都湊不齊,不得不取消。

  和他們這些無戲可導、無戲可演的導演、演員狀態不同,今年1月底,戲劇演出公司、劇場幾乎是瞬間變得異常忙碌。

  有從業者直言,從新冠疫情開始被公眾關注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三四月份,所有人都在“忙著改合同、退票”,甚至來不及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3月6日,全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降至100例以下,當月11日又降至個位數。但劇院等演出場所何時能恢復開放,仍顯得遙遙無期。

  這期間,佟欣雨在線上拉著出品方光緯戲劇的李春峰“一直在聊”,聊的內容“大概就是互相分享焦慮”。

  那段時間,他身邊有演員退了房子回老家了,有人去賣保險了,一個他認識的“戲很好的演員”在快銷連鎖店找了一份櫃臺的工作。

資料圖:武漢“解封”日 武漢客運輪渡復航。圖為武昌中華路碼頭乘客掃碼進站。 張暢 攝

  到4月,情況開始好轉。4月8日起,武漢市解除持續76天的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逐步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這似乎是一個信號,對於還堅守在戲劇演出行業的從業者而言,希望就在不遠處。

  一波三折

  5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印發《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其中明確,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在低風險地區可以舉辦營業性演出活動。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要間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離。

  6月11日,南京保利劇院做了疫情以來的首場演出,是慰問抗疫醫護人員的專場。6月19日,這家劇場疫情以來的首場商業演出、也是南京戲劇節的開幕劇——陜西人藝的《白鹿原》上演。

  “好于預期”是南京保利劇院總經理鞏升林對那場演出最大的感受。“《白鹿原》本來原計劃是演出兩場,但後來觀眾需求太大,我們又臨時加了一場。”

  他告訴中新網記者,“雖然只有30%的觀眾,但我們覺得有300%的掌聲,這也是想給大家傳遞信心。”

  可劇場的復工並非一帆風順。

  6月11日,南京保利劇院開門復工的當天,北京新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疫情出現反復。此後一週時間內,北京累計報告確診病例過百,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也由三級調至二級。

  當時才剛開始準備話劇《飛越瘋人院》的佟欣雨正在北京。準備工作再一次中斷了。

  “大家確實都很難。”佟欣雨説,“最難的是,讓我們自豪的那個身份沒有辦法恢復,那種渴望通過情感共鳴跟觀眾們一起完成一個作品的身份沒法恢復。”

資料圖:6月13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警方對周邊進行交通管控。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好在僅僅一週以後,6月18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宣佈,“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

  6月底,《飛越瘋人院》終於要開始排練了。話劇的出品人李春峰還記得,當時很多演員接到通知之後還是拉著行李箱過來的,“他們也是今年第一次返回北京”。

  信心源於觀眾

  “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終於開始排練了,終於有排練這件事回復到生命中。對於很多人來説,這才應該是常態,即便排練費其實沒多少,即便是走到哪都要掃碼、走到哪都被人用測溫槍‘打一槍’,但整個組心氣非常足。大家都感覺憋了一股勁,想要再次回到舞臺。”

  佟欣雨回憶,“第一次讓演員來收拾服裝道具,就根本管不住。説半個小時內完成,沒有人理你,東竄竄西摸摸,就像剛剛搬了家的貓一樣,恨不得所有角落全都探測一遍。地板的味兒、吊桿的鐵銹味兒……什麼味兒都好聞。”

  7月4日開始,低風險地區出京不再要求持核酸檢測證明。

  《飛越瘋人院》準備開啟巡演了,第一站在杭州。為了確保所有人的健康安全,演員、工作人員在杭州又隔離了14天。

  結果讓人哭笑不得。“因為隔離,大家每天都在屋裏點外賣,我們也只能組織在線上對本子。所以再見到演員時就發現每個人都胖了一圈,不光和面試演員時不一樣,和在北京排練時都不一樣了。”佟欣雨笑説。

  最終在7月21日,這場話劇開啟了今年巡演的首站演出。

  此後的情況迅速好轉,這讓很多業內人士都有點出乎意料。7月26日,《飛越瘋人院》在南京的演出門票售罄;8月5日在上海的演出再次一票難求。

  南京保利劇院總經理鞏升林告訴記者,在30%的限流前提下,接連幾部劇,都“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甚至連此前他比較擔心的兒童劇售票情況也僅僅是“比往年稍差一點,但比預期要好”。

  他能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對於好的演出,大家非常期待,觀眾的熱情大家是可以感受到的。”

  也因此,鞏升林對戲劇演出市場是有信心的,這種信心源於走進劇場的觀眾。

  戲劇的未來

  大家的生活正一點點回歸正常。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的生活、生活方式也都因疫情多多少少被改變了。

  對於戲劇演出領域的從業者來説,直到今天,觀眾不超過30%、進場需要出示健康碼、觀眾席座位保持安全距離,依舊是各家劇場的硬性要求。

  “但是能演戲了啊,這就很知足了。”佟欣雨説。

  與此同時,很多戲劇從業者也開始在這種變化中思考戲劇的未來——當人們習慣了線上觀賞,5G、VR這些新興技術是否會沖淡人們對戲劇的關注?

  鞏升林覺得,目前南京的演出市場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觀眾對優質節目還是非常期待的,他們也願意走進劇場。“不論再怎麼線上,那種感受和坐在劇場裏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只要是優質的演出,觀眾是會走進來的。”

  但如何理解“優質”這兩個字?又怎麼把握觀眾的口味?

  李春峰覺得,疫情後,戲劇在內容上可能會有突破。“大家會需要藝術作品來釋放情感。這對於本土戲劇也是機遇。我們希望探索一些更新的模式,看看戲劇還有哪些可能。”

  而處於戲劇內容端的佟欣雨已經開始嘗試戲劇新的可能性。他和以前合作過的演員一起做了“2333即興喜劇教室”,希望以即興演出的形式帶給觀眾新的體驗。

  就在記者進行此次採訪的幾天前,位於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北京保利劇院等先後迎來了復工後的首場演出。

  戲劇,正逐漸回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完)(記者 宋宇晟)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