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詩詞裏的名人:元稹將薛濤比作菖蒲 蘇軾借端午“撒狗糧”

2020-06-29 09:43:00來源:央視網

  

  

  杜甫

  

  元稹

  

  蘇軾

  抒懷官拜左拾遺 杜甫感恩

  公元757年的端午節,對於杜甫來説格外特別。這是“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正值國家動亂時期。受唐肅宗“恩榮”,45歲的杜甫再登仕途,官拜左拾遺。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在詩中難掩激動,端午所賜的官服,葛布像風那麼柔軟,香羅像雪花疊在一起那麼輕。“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杜甫仕途坎坷,始終鬱鬱不得志,此刻對於這個機會分外感恩。

  然而不久後,杜甫因營救房琯,觸怒唐肅宗,將他貶到華州,從此對他不再重用。

  除了《端午日賜衣》,杜甫還在《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禦衣之上都》提到端午——“裁縫雲霧成禦衣,拜跪題封賀端午。”詩裏也提及了端午賜衣習俗,可見唐代宮廷對於端午慶賀的重視。

  寄情

  回信給薛濤 元稹訴相思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植物,民間一直有挂菖蒲、艾蒿的習俗。在這首元稹寫給薛濤的回信裏,為何提到了菖蒲花?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授監察御史,出使東川。元稹和薛濤相遇,兩人情投意合。這一年元稹31歲,薛濤41歲(另説54歲)。當年七月,元稹調任洛陽,此後再沒有回來。

  元稹一生尋花問柳,與之交往的女性很多,他也為她們寫下了許多情詩。元稹和薛濤後來一直保持詩詞唱和,薛濤還以松花箋題詩獻給元稹。這首《寄贈薛濤》寫于長慶元年(821年),是元稹寫給薛濤的回信。

  整首詩幾乎都是對薛濤的讚美,“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他將薛濤與卓文君類比,讚美她言語巧妙好像偷得了鸚鵡的舌頭,文章華麗好像分得了鳳凰的羽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又説擅長文詞的人都紛紛停下了自己的筆,公侯們個個想像王浚夢刀升遷那樣離開那裏,總之是讓別的文人自愧不如的才華。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此時他們已經分開12年,別離後的相思隔著煙水,像庭院裏菖蒲花開,如天上祥雲那樣高。菖蒲花不易開,也許表明薛濤對於他遙不可及。

  菖蒲生機盎然,飄逸俊秀,一直深得古人喜愛。先民甚至崇拜菖蒲,把它當作神草,賦予菖蒲人格化,並將農曆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數千年來,菖蒲一直是一種具有“神性”的植物。元稹在詩裏通篇猛誇薛濤,將她比作菖蒲也不奇怪。

  秀愛

  作詞送侍妾 蘇軾撒狗糧

  這首詞寫于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是蘇軾被貶廣東惠州第二年。他在這年端午寫下這首詞,送給他的侍妾王朝雲。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梳洗時用剩下的胭脂香粉隨水佈滿了晴天的河面。從描寫王朝雲個人的角度,可以看出當時端午浴蘭祭祀人山人海,古人認為蘭草可避不祥,以蘭湯潔齋祭祀。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挂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而這個節日最重要的是,與佳人朝雲“相見一千年”。

  彩線是指青、赤、黃、白、黑五種彩線,來源於古代五行,具有辟邪驅鬼以及祈福納吉的寓意。五色彩線纏臂,一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習俗,如今仍然有五彩製作的端午節民間工藝品。

  “小符”是指祛邪保平安的靈符,通常婦女們挂在發髻上。葛洪《抱朴子雜應》記載:“或問辟五兵之道……或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這裡的小符,或許就指赤靈符。

  五彩絲纏臂,小符挂發髻,願愛人常駐于身邊,端午美好的寓意都能實現。這首詞除了是描寫節日的民俗詞,更是蘇軾的端午秀恩愛佳作。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薛維睿

  《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寄贈薛濤》

  元稹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挂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