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博物館、展覽館各種特色展“雲”上天天可見

2020-02-19 08:14:00來源:廣州日報

  本地博物館、展覽館抗疫出新招

  各種特色展“雲”上天天可見

  廣州文藝界戰“疫”在行動

  2月15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其官方微信上公佈了一則“藏品徵集啟事”。這是本地博物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佈的第一份藏品徵集啟事。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廣州地區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漫長的“長假”。記者發現,各個館不但紛紛快速反應推出了雲展、有聲展等依託于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服務手段,而且借助此次突如其來的“練兵”,為未來重新開放之後的服務,開拓了不少新型長效服務的可能。

  閉館期間 這家博物館發出了

  第一份“徵集啟事”

  博物館等公共服務機構與普通公眾發生直接聯絡主要就是展覽、講座、沙龍、圖書出版等服務性、傳播性的活動。這些年“看展”非常熱,相應地,對於藏品、研究、設計等方面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在記者近年的採訪中不少館方人士都表示,藏品是博物館的根基,豐富館藏蘊藏的潛力和可能性往往是決定一個博物館“好”或“不好”的首要因素。

  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展示廣東近百年來革命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此次徵集,除了常年徵集的反映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廣州解放100多年間廣州歷史發展的實物和文獻、反映廣東近現代革命歷史的實物和文獻外,還特別標明了2020年的重點,即“反映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的歷史發展、中國工人運動狀況及其參加者的實物、照片和文獻”“反映中國共産黨誕生及其發展的廣東和廣州地方黨史的實物、照片和文獻”“反映廣州1949年前,曾在廣東(包括海南)從事革命活動的革命英烈或工作、生活過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等實物、照片和文獻”“反映抗美援朝相關的實物、照片和文獻”。

  在臨時閉館時期公開徵集文物,顯然不是供當下之用,而是著眼于長遠的建館考量。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李嵐介紹,此次徵集主要是為計劃明年上半年推出的有關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陳列展覽、建黨100週年的原創展覽,以及抗美援朝70週年的展陳等做準備。希望通過這樣的徵集活動進一步豐富館藏,更好、更全地呈現廣東、廣州光輝的革命和建設歷史。

  天天“線上辦展” 讓博物館有了許多新想法

  廣州農講所紀念館自春節以來一直處於閉館抗疫的狀態。記者了解到,館方在做好安保和防疫工作的同時,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網絡平臺,推出網上展覽,讓大家“宅”在家裏,還可以在農講所“線上展廳”享受紅色文化大餐。2019年12月18日,農講所學員譚作舟烈士的後人譚中武先生向紀念館無償捐贈“譚作舟烈士革命文物”35件/套(包含7件/套三級文物、28件/套一般文物),館裏很快把這批革命文物製作成了網上文物展廳,用音樂+高清圖片+文字解説的形式加以呈現。這批全新公佈的文物在此次抗疫期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同時,紀念館也已加入“博物官”小程序,觀眾朋友可通過該小程序“參觀”展覽及展品。下一步,館方還將對以上各種線上參觀形式的內容繼續不斷更新完善。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則利用“黃埔軍校”公眾號推出“足不出戶看軍校”網上展覽,利用“近代廣州”公眾號推出近代廣州攝影歷史小故事,推送“老城市 新活力——紅色沃土出新彩”線上展覽,館方報送的“廣州1949”虛擬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推送首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為廣東省入選首批推介的兩個展覽之一。

  “廣州有句俗語‘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東山得名于明代的東山寺,‘東山少爺’正是指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東山地區居住的華僑富商們的子弟。”——這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新近推出的“在家‘聽’展”——每期一個文物小故事”項目裏的幾句話。據介紹,為了讓大家足不出戶打開手機即可觀展,館方從一週前開始,陸續以“有聲故事”的形式,介紹館內目前正在展出的“德厚流光——館藏捐贈文物選展”中的20件文物精品。這個展覽是140多位熱心人士先後把多年珍藏捐贈給紀念館的全面記錄,不少國家珍貴文物是首次公開亮相。副館長羅興連表示,館方目前還有“汀説帥府”的內容在喜馬拉雅等平臺上播出。這種形式還會繼續保持下去,特別在一些重點、有特色的的展覽期間會考慮更多地使用。此外按照原計劃館方將在三四月份推出新的展覽,目前也是考慮先推出線上展覽,等條件合適時再開放現場展覽。她表示,此次抗疫也讓博物館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展陳形式、傳播方式,一些有效的措施也可能用在未來完善博物館的服務當中。

  從消殺到儲備 不獨抗疫時才應該重視

  記者向多家博物館求證得知,雖然各館至今仍處於閉館狀態,但工作人員堅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所有值班人員均佩戴口罩上崗,對進出的工作人員測量體溫並做好登記。同時為控制污染源,針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毒。多措並舉,營造安全環境。如農講所值班領導每日帶隊巡查各點值班情況,組織加強重點環節疫情監測,每天上報疫情防控情況,在觀眾服務中心外部顯示屏滾動播放疫情防控宣傳標語,加強理性認識,做到科學預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迅速成立工作小組,制定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特別強調把觀眾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並對館內進行全方位的消毒。有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此次事件給了大家一個提醒,接下來館方在做好應急預案、物資儲備、重要區域消殺等方面會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記者發現,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採用了遠程辦公的方式。有館方負責人表示,雖然這是特殊情況下的無奈之舉,但也讓館方實際演練了分散辦公、遠程協同的合作模式,音頻、視頻、移動端的廣泛、靈活地使用,對今後日常工作的開展,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現在大家最希望的,還是疫情早日結束,讓觀眾們可以回到館裏,現場體驗文物、藝術品的美好。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