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創 別出心裁惹人愛

2020-01-14 08:03:00來源:經濟日報

  1月7日,中國首艘國産航空母艦山東艦的文創産品在軍事博物館面向全球正式發佈。艦徽艦標紀念品、艦帽、拼裝模型、銀質吊牌……有網友表示:“以這樣的方式讓海軍文化與百姓生活更加親近,已經完全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的雙手了。”

  其實,這幾年,文創産品的火爆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從故宮到國家博物館,再到地方的一些文化單位,文創隊伍的規模越來越大,呆萌、小清新、文藝的文創産品更是遍地開花。可以説,文創已成為連接博物館與消費者的新方式。

  豐富産品實力圈粉

  打開國家博物館在電商平臺上的首頁,排在銷量前列的“斗轉星移小夜燈”吸引了經濟日報記者的關注。復古的木制底座,亞力克材質的圓盤上,由發光的細線和星星點點勾勒出來的“星空”圖案,讓“斗轉星移”的奇妙變化呈現在眼前,十分夢幻。

  據了解,這款“斗轉星移小夜燈”大有來頭,設計元素來自宋代的“天文圖”碑拓片。從電商平臺的月銷量2019件,便可以看出這款小夜燈的受歡迎程度。

  從幾元的賀卡到幾十元的鑰匙扣、帆布包,再到數百元的彩粧、茶具、首飾,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在網上購買文創産品。以最近熱銷的紫禁城600年新年限定款“故宮口紅”為例,在天貓平臺上月銷售量已達4萬多件。

  “每次去博物館參觀我都會買文創産品,平時有時間也會刷電商平臺,遇到喜歡的新産品,就會直接下單。”北京師範大學的大三學生劉倩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收集各個博物館的書籤,“很多書籤做得很萌,很有創意,而且基本上每一個書籤都對應著一件文物,其背後的歷史故事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途徑”。

  隨著春節的臨近,一些文創産品也成了很多年輕人備年貨的首選。記者在瀏覽多家電商平臺時發現,很多博物館旗艦店都加入了電商平臺的“年貨節”,窗花、創意紅包、對聯……月銷售量均過萬件。剛剛在故宮淘寶店下單了10套“禦批紅包”的北京白領張思亞説:“這套紅包上印的‘萬一不可與人知道’這幾個字實在太有意思了,春節回老家過年的時候發給家裏人,肯定很驚喜,我自己都想留一套收藏。”

  文創産品的別出心裁,成為春節送驚喜的首選。比如,此前餓了麼口碑與故宮宮廷聯合首發的高顏值“奉旨長膘”國潮食盒,百草味聯手頤和園推出的富貴花開和八方潮盒等,深受消費者歡迎。

  一組數據也印證了博物館文創産品成“新寵”的事實。2019年8月,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與天貓聯合發佈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産品成交規模呈爆髮式增長,淘寶、天貓平臺2019年的成交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淘寶、天貓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

  強大購買力的背後,不僅表明消費者對文創産品的熱愛,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文化賦能藝術的新文創時代的到來。

  跨界合作兼容並蓄

  印象中,景點周邊的紀念品都是“價格貴、質量差、創意無”,並不是遊客的必選。不知道從何時起,以故宮為代表的一批文化景點開始逆襲,屢創爆款,成功圈粉。

  其實,早在2010年10月,故宮淘寶就開始上線售賣周邊産品。但在一開始,這些周邊産品與旅遊景點的紀念品無異,價格高昂、質量一般、新意不大。2013年,我國台北故宮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以18萬卷的銷量開啟了博物館文創的篇章。此後,故宮淘寶也以顛覆性的“賣萌”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從此走上了超級網紅之路。

  在故宮淘寶店裏,寫著“朕真的不知道怎麼疼你”的折扇、印著“朕不能看透”的桑蠶絲眼罩、印著“奉旨旅行”的行李牌……類似這種俏皮的字樣、呆萌的設計,店舖裏比比皆是。

  這種轉變首先來自於觀念上的革新。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曾明確提出,博物館不應該冷酷,不該把過去的文物冷凍在博物館,否則,文化就會變得固化甚至僵化。“文化産品不僅要有文化,更要有創意的觀點”,單霽翔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故宮博物院先行先試的作用下,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頤和園、國家寶藏等24家館院紛紛加入文創隊伍,併入駐電商平臺。

  在消費升級形勢下,人們從單純的物質消費走向物質與精神兼容的新消費。特別是隨著消費群體的變化,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觀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成了很多文化景點不可回避的課題。

  與品牌的跨界合作成為文創産品破題的有效方式。2019年七夕,中國探月和棒棒糖品牌crafted進行了跨界合作,這個系列的商品從創意到上架僅僅不到30天,在電商平臺上線當天就賣了10萬份。誰曾想,探月這種原本只有資深航天迷關心的事,被做成棒棒糖後,成了年輕姑娘和孩子們的最愛。

  不可否認,與國外成熟的産業鏈相比,圍繞歷史文化IP的開發和授權,我國尚在起步階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文創産業增加值增加了66.09%。未來幾年,中國的潛在文創産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中國博物館文創産業前景可期。

  文化精粹融入設計

  在文創産品開發過程中,大數據、虛擬現實、3D打印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給傳統文化機構文創發展帶來了很大便利。

  比如,國家博物館天貓旗艦店剛上線時,産品以藝術類擺件為主,但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年輕消費者更喜歡書籤、膠帶、冰箱貼等小巧實用的文創産品。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國家博物館進行了新品開發,如今單款書籤月銷量就達2000件以上。

  從故宮喵到唐妞,從雪糕到口紅,博物館文創屢刷流量的姿態也吸引了眾多文化單位的加入。

  1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生肖郵票四十年”中國郵政鼠年生肖文創大賽頒獎典禮上,獲得一等獎的生肖文創作品《貳零二》生肖鼠盲盒、“訂訂鼠”文創訂書機備受關注。

  “生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用生肖郵票做文創産品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中國集郵總公司負責文創開發的唐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賽,一方面提煉生肖郵票中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推動生肖文創産品研發;另一方面,也希望將生肖郵票的內涵進行外延,將傳統文化精粹融入當代設計,使生肖文化和集郵元素更好地融入生活、貼近大眾。

  不過,如何讓好的創意轉化為文創産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如何更好地發掘生肖郵票的內涵,如何將帶齒孔的生肖郵票與當代設計、當代審美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開發出消費者喜歡、實用的文創産品是當務之急。”唐競表示,今後,生肖文創産品還會引進“外腦”,和知名文化創意公司開展合作,利用其運作過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創項目經驗,從授權代理運營、設計研發,向國潮、受消費主流歡迎的趨勢上靠攏。

  《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也指出,未來文創市場將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更深的文化內涵、更好的文化體驗、更強的産業生態和更完善的産業鏈。正如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秩松所説,好的文創把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會讓大眾更親切、更生活化地接觸文化的魅力。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