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公佈,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0例,5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地新增病例連續四日破百,自11日來,全臺本地確診病例達1024例。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等台媒報道,本地新增病例年齡介於5歲至90多歲之間,最早發病日為5月5日;居住地區為新北市106例,台北市102例,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及高雄市各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及雲林縣各1例。
其中,88例與台北茶藝館相關,67例有台北萬華區活動史,2例與南部進香團相關,1例與宜蘭遊藝場相關,其餘病例疫情調查仍在進行中。
另外,當日新增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分別為60多歲女性及80多歲男性,均于16日確診,17日病情惡化,送醫後不治死亡。全臺累計死亡案例達14例。
鋻於疫情擴大,指揮中心當日宣佈,全臺所有學校停課。
近日來各地醫院壓力驟增。台當局“衛福部”18日表示,最新統計顯示,台北、新北、基隆與宜蘭四地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僅剩47間,專責病房僅剩28間,醫療量能吃緊。
台灣大學醫院當日呼籲,輕症或無症狀患者請到社區採檢站,勿直衝急診,致使急診室堵塞,耗費醫療資源。
台北市衛生局證實,目前台北市病房均已住滿,無法將患者全部安排進入病房,只能要求其在家自我隔離等候通知。《聯合報》18日發社論指,台灣號稱醫療資源充沛,如今僅數百起感染病例就左支右絀,“不可思議”。這顯示出指揮中心部署不足,民進黨當局所稱的“超前部署”可能僅關注了口罩實名制,篩檢、購買疫苗等問題均停步不前。
文章建議,應建立像大陸方艙醫院一樣的臨時收治中心,設計新的醫療收治程序,分流輕重患者,節約醫療資源,避免滋生感染。
對於當局抵制開放快篩一事,有文章指,目前疫情已進入社區,醫院檢疫力量不足也是事實,正是快篩發揮作用的時候。抵制快篩不免讓人想到是當局不希望因篩檢太多而導致確診人數劇增,影響民眾觀感。但現下當務之急是找出每一個感染源,怎麼還能期待用掩蓋來防堵疫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