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事件後,還有哪些“咽喉”能掐住全球貿易

2021-05-21 09:18:00來源:央視網

  一條貨輪堵塞全球重要海運通道的“咽喉”,造成國際航運大癱瘓,讓全世界跟著一起著急。

  巨型貨輪“長賜號”3月23日清晨時分,在向北航行通過蘇伊士運河時,忽然船頭一頭扎進了運河東岸,就此擱淺,堵住了整條航道。

  在此後的6天7小時,它一直保持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姿勢。

  由於埃及政府至今尚未公佈調查報告,擱淺的原因眾説紛紜,包括沙塵暴、強風和人為失誤等。

  2021年版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不僅讓各國意識到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也讓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和巴拿馬運河等海上交通要道的抗風險能力,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蘇伊士運河幾經拓寬 

  在事故發生後的5月11日,埃及總統塞西批准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提交的蘇伊士運河南段航道拓寬計劃,該計劃預計在2年內完成。塞西承認,今年3月發生的貨輪擱淺事故凸顯了加寬蘇伊士運河南段航道的重要性。

  事實上,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建成以來,一直不斷地在拓寬,挖深和改造。初建成時,運河平均深度僅為8米,如今已經達到24米。埃及政府近年來在蘇伊士運河上的大動作,是2015年在運河北段開通了新蘇伊士運河,長度為72公里。

  作為蘇伊士運河一部分的新運河為原有航道提供了雙向通航條件,將船隻的通航等候時間從原先的22小時縮短至11小時,並允許更大船隻通過,從而提升運河通航效率。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衝,是往返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最短航道。與通過好望角繞行非洲大陸的路線相比,通過該運河可以省出將近兩周時間和大量燃料成本。

  也正因為如此,全球航運對蘇伊士運河依賴較強。該運河每天會通過約96億美元的貨物,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12%。除了剛剛發生的堵船風波,蘇伊士運河的風險還在於地緣政治的診斷。

  1967年6月,在遭到安全威脅後,以色列對埃及等中東國家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以色列迅速將戰線推進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埃及為了防止以色列軍隊渡過和使用運河,炸毀了運河上的橋梁,並且在航道上鑿沉船隻、鋪設水雷。

  即便如此,埃及還是沒有能夠抵擋住以色列的攻勢,卻讓蘇伊士運河徹底斷航。直到1975年,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關閉8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才終於疏通完畢,再度對外開放。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數據,2020年通過該運河的船隻接近1.9萬艘,平均每天51.5艘,貨運總量超過10億噸。該運河收入是埃及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些重要海上“咽喉” 

  通過這次堵船事件,如何保障其他重要海上咽喉的安全,也成為國際社會深思的話題。

  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是東亞國家的海上能源生命線。這條全長1080公里的國際水道,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在人類進入航海時代以來,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就未曾改變過。過去,瓷器、茶葉和香料是這條航道上的主角,如今已經被波斯灣的石油、中國的工業品、日韓的電子器件所取代。其中,以能源的重要性最為突出。東亞國家大多數進口的能源會通過這裡。以日本為例,約有90%的進口石油都要經過此地。

  如同蘇伊士運河一樣,馬六甲海峽最大的煩惱也是“窄”——南端最狹窄處僅2.8公里,最淺處僅有23米,限制了可通航船隻的噸位,且時常需要清除淤積泥沙作業。但每年仍有超過10萬艘船隻通過這裡。

  除了自然因素外,海盜問題是長期困擾馬六甲海峽發展的一個因素。以馬六甲海峽一部分的新加坡海峽為例,2020年全年,新加坡海峽的海盜事故超過30起,創四年內新高。

  位於中東的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要道,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它位於伊朗與阿曼之間,寬約50公里、深不過60米。

  波斯灣沿岸國家盛産石油和天然氣,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貿易依賴這一海峽,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艘油輪進出海峽,它也因此被稱為“油庫的閥門”。同時,從霍爾木茲海峽運出的液化天然氣佔全球總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霍爾木茲海峽也一直是區域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它成了伊朗與外界關係的晴雨錶,1984年兩伊戰爭中,伊朗首次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最終引發美國干預。

  而伊朗最近一次在霍爾木茲海峽的大動作是在今年1月扣押了韓國油輪。韓國媒體認為扣船與韓方凍結伊朗在韓資産有關。伊朗頻繁在霍爾木茲海峽上動作以達到自身的外交目的。此前在2019年7月,伊朗以涉嫌違反國際海事法規為由,扣押了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以要求英國釋放被扣的伊朗油輪。 

  打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其在縮短航程的重要性上可以與蘇伊士運河媲美。這條人工運河位於中美洲最狹窄之處,有了這條長約80公里的運河,往來的船舶不必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讓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航程縮短了11000公里。

  與蘇伊士運河相比,巴拿馬運河更為狹窄,航運能力有限。2016年,歷時9年的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完工,允許通過的船隻最大噸位提升到7.8萬噸。相比之下,蘇伊士運河可允許通過的最大載重噸位為24萬噸。

  相比而言,巴拿馬運河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較低,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表示,因氣候變化造成的缺水是運河未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管理局希望採取進一步措施緩解缺水狀況,包括開發地下水源、引入水處理廠的排水、向運河水域引入其他河流、建設新水庫以及海水淡化等。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向復蘇,海運價格已大幅上漲,而新發生的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讓全球海運市場變得更加不確定。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巴拿馬運河等關鍵“咽喉”能否通暢,將成為關乎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