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戰“疫”:恐懼很正常 莫被“拐點”迷惑

2020-02-10 15:5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家對這一疾病産生恐懼甚至恐慌是正常的。”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王培忠近日在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民眾憂慮的原因之一是不確定性,“因為這是一種新的疾病、新的威脅。”

  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王培忠近日在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王培忠認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新冠肺炎與17年前出現的SARS有一些共同點。譬如,都屬冠狀病毒,病源都來自野生動物,都是靠飛沫等傳播的呼吸道疾病。但從流行病主要特徵來看,兩者之間的不同點更為明顯。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高於SARS,患者甚至在出現症狀之前就有了傳染性,因而其感染者人數多、範圍大。但其殺傷力相對較低,一些感染者可依靠自身免疫力自愈。考慮到中國各地就診比例、統計方式等諸多具體的實際情況,王培忠認為,新冠肺炎的實際致死率可能較官方目前公佈的數字更低。

  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王培忠近日在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對於“華人基因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之説,王培忠並不認同。他説,提出此種觀點的文章取樣不足,並不能科學地支撐其結論。此次疫情暴發在中國,因而華人更容易接觸暴露源,染疫風險相對更高。

  談及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王培忠評價,總體做得很到位,措施很有效。

  輿論普遍關注疫情“拐點”何時到來。王培忠坦言,目前很難預測。但他提醒,人們對“拐點”普遍存在誤讀,比如簡單地以治愈率和死亡數的比例來判斷趨勢。“其實這個比例並不能説明問題。”他説,重要的是觀察流行曲線,“要看發病人數的變化,特別是同一地域、同一類人群的數據。”

  對戰勝疫情的前景,王培忠具有信心,相信大多數人能夠被治愈。呼吸道流行病有季節性,加上積極防控干預,情況一定會好轉。他預估,“拐點”差不多在2月底之前到來。

  但他提醒,不要被“拐點”所迷惑。以武漢為例,90%以上的民眾沒有被感染。因而防控不可懈怠,須避免出現又一波感染和暴發。

  王培忠認為,作為一項緊急措施,對武漢等地的“封城”之舉有效限制人員流動,對控制疫情擴散頗具意義。但他建議,要關注較長時間“封城”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民眾心理健康受到的影響,以及封閉環境中可能産生的交互感染等。

  王培忠認為,此次疫情帶來很多值得思考之處。其一,疾控工作從信息發佈到採取措施,不管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到位,都可能貽誤戰機。他認為,加拿大省一級衛生部門有權率先公佈其確診的流行病信息。這一做法有可取之處,有助於更及時地向社會發出預警。

  其二,“人要學會如何與自然、與不同生物相處,對大自然必須有敬畏感。”王培忠希望,中國內地能全面取締“野味”交易,並在大城市取消活禽市場。

  “同時,心理問題的防控也非常重要。不僅醫護人員需要支援,民眾心理也需要關注。”王培忠説,不要再光喊“武漢加油”的口號。他希望多讓湖北和武漢同胞感受到一些溫馨,讓人們的情緒得到更好的疏導。(完)(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