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發高燒”,四大怪象看“虛火”有多旺

2021-01-30 18:28:00來源:新華網

  即將於2月1日出版的2021年第5期《瞭望》新聞週刊刊發題為《在線教育“虛火”有多旺》的文章。摘要如下:

  隨著課外培訓方式由線下轉到線上,市場需求顯著增長,各路融資不斷入場,在線教育“發起了高燒”。記者調查發現,在線教育“流量”倍增,資歷造假、卷錢跑路、隱私洩露、販賣焦慮等怪象頻出。

  怪象一,打著“名師、名校、名牌”旗號,教師實際素質參差不齊。

  為了吸引用戶,一些機構“包裝”、美化教師履歷,甚至造假。“學校不好就突出經驗,經驗不足就説成績好,沒有教師經歷就編些榮譽稱號。”曾在某家教輔導平臺做過2年專職代課教師的張蕓説。

  怪象二,低價營銷、超期繳費換優惠等激勵舉措頻出,一些機構爆雷跑路。

  國家明確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一些機構通過打折、返現、優惠等方式,誘導家長超期繳費。低價營銷、超期繳費等營銷策略表明在線教育機構對資金的依賴度較高,可能存在較大風險。近年來,在線教育領域明星企業“學霸君”宣佈倒閉,優勝教育承認公司資金鏈斷裂,已在多地開展補償。

  怪象三,大數據運用下的“定制服務”“個性化教育”成賣點,用戶隱私、數據安全成隱患。

  不少在線教育機構宣稱能依靠人工智慧精準匹配師生,通過捕捉微表情等信息為學生畫像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等,但在實際教學中並沒有起到實質作用,反而存在隱私洩露隱患。

  怪象四,販賣焦慮、電話轟炸,在獲客上下足功夫,實際教學效果堪憂。

  “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今天補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些廣告傳遞出“激進式”價值觀,加重家長和學生的焦慮。電話推銷的營銷手段讓家長不勝其煩。

  諸多怪象頻現,在線教育仍存野蠻生長隱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受訪專家認為,監管部門需要對資本、在線教育平臺和渠道代理商、廣告商等産業鏈上下游主體企業實行即時監督,對違規違法行為及早發現、及時處理,避免機構用戶被轉嫁風險。

  教育部門應強化日常監管,切實抓好備案審查工作,嚴格把好入口關。動態更新黑白名單,建立監督舉報平臺,多渠道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引導規範經營。

  要完善對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使用的監管。受訪專家建議,建立完善教育技術産品和服務的相關標準,規範在線教育應用場景,確保在線教育機構用戶隱私不受侵犯。

  在線只是手段,核心還是育人。對在線教育機構而言,守住教學課程的品質底線,才是贏得長遠發展的關鍵。(采寫記者:李松 陳燕 魏雨虹)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