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下的精準畫像?

2021-01-28 10:05:00來源:央廣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結》報道,在蘋果公司去年公佈新的系統升級之後,其中新的隱私策略引發了很多軟體開發者、平台方以及廣告行業人士的不滿,其中就包括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

  Facebook表示,每月都有超過一千萬個小公司通過其定向廣告工具觸達新客戶,蘋果的新政策讓小公司不再能精準投放廣告,也撼動了靠廣告營利的平臺提供免費服務的商業模式。

  用Facebook的話説,這將迫使一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從免費模式轉向付費訂閱制,而付費模式因為會被蘋果抽成,顯然會讓蘋果公司可以直接獲利。

  用戶的身份和喜好是如何被軟體記錄下來的?數字時代,哪些行為會成為描繪數字畫像的一筆?如何看待數字畫像和個人隱私?

  精準畫像是互聯網的基礎

  蘋果新隱私策略中引爆不滿的關鍵,就是取消了所謂的廣告商標識符(IDFA)。它是一種能夠在數字世界中定義用戶身份,描繪用戶喜好的識別代碼。用一種比較好理解的説法就是“用戶畫像”。

  數字時代,互聯網通過收集用戶的社會屬性、消費習慣、偏好特徵等各個維度的數據,進而對用戶進行刻畫,並對這些特徵進行分析、統計,挖掘潛在價值信息,從而抽象出用戶的信息全貌。

  用戶畫像可以被認為是企業應用大數據進行定向廣告投放和個性化推薦的前置條件。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網絡軟體,我們的瀏覽記錄、搜索的問題、電商網站搜索的商品、訂閱的音樂專輯等,這些都可以被大數據記錄下來,從而進行數據分析,建立精準的用戶畫像。

  3C數碼評論員黃浩表示,用戶在互聯網上的所有操作行為都可以成為用戶畫像的數據基礎。

  黃浩還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互聯網的監管會越來越完善,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互聯網市場,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大家。

  精準,是服務還是窺視?

  用戶畫像越精準,內容提供商提供的內容就更容易受到用戶喜愛,廣告商精準投放的廣告也就越有效。手機上的那些軟體會變得更“懂你”。

  但在取消了廣告商標識符之後,軟體好不容易剛剛為你勾勒出的輪廓,可以被瞬間替換成一張白紙,這當然會引發以數字廣告為生的平臺巨頭的不滿。

  然而,作為用戶,我們希望手機更“懂自己”,能夠推薦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自己不反感的廣告。另外,我們又不希望手機“太懂自己”,覺得手機是在“竊聽”或者窺探自己的生活。

  黃浩表示,互聯網軟體開發商應該遵循主動性原則,尊重用戶的選擇。如果用戶沒有主動授權某些權限,開發商不可擅自讀取用戶數據。軟體開發商為用戶推薦相關信息,也應該獲得用戶的同意。總之,一切尊重用戶的原則。

  另外,我們作為用戶應該多元化思考,平等地接受各方面信息,掌握主動權,避免信息轟炸,只能看到“想看”的信息。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雲聽app,搜索《新聞超鏈結》)

  監製:郭靜

  總臺央廣記者:富賾

  編輯:鶴佳、畢利偉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