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紅:“去中國化”導致台灣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2020-12-25 19:08:00來源:看台海

  蔡英文上任以來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近一段時間,“去中國化”小動作又花樣翻新。諸如逼迫“華航”更名、台灣“護照”為提升所謂“台灣辨識度”而放大“TAIWAN”字樣、篡改歷史教科書、禁止發行大陸兒童繪文《等爸爸回家》,甚至還傳出計劃將台北故宮博物院降格及改名。

  專家有話説

  對此,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近日表示,民進黨鞏固有助其選舉和執政的社會意識形態,謀求“台獨”政治目標,煽動“恐中”“仇中”,妄圖”脫中",無所不用其極,“去中國化”是重要手段,通過強力切割兩岸文化歷史聯結,妄圖改變島內民眾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以引導台灣政治風向。“但是,兩岸之間歷史文化連結淵源深厚,是永遠割不斷的。而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逆道而行,終將受到歷史的審判。”

  “去中國化“就是搞“務實台獨”

  唐永紅指出,民進黨上臺第二天就大力修改教綱,最近又對歷史。教科書做了大力處理,如今中華文化歷史內容在台灣學校教綱中,就只有簡單的內容了。 “中華5000年曆史被一筆帶過,民進黨當局試圖把台灣跟中國分開。”

  唐永紅説,除了修改教綱,另外一方面,凡是有與大陸有歷史淵源聯結的,民進黨當局也妄想處理。 比如有傳出把故宮博物院改成所謂的“華夏博物院”等等。“民進黨當局為了去中國化,還煽動“仇中”“恐中”,手法非常極端。凡是讚美大陸的事情都被阻撓,為的讓台灣民眾見不得‘大陸的好’。即使是宣傳正能量的大陸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也被禁止發行。繪本的內容本是讓小朋友看到‘大家怎麼團結起來抗疫的’,也被民進黨污衊是統戰、是洗腦,實在是匪夷所思。”

  唐永紅表示,民進黨當局還通過“立法 ”的方式,阻斷和減弱兩岸的社會文化層面的交流,以達到去中國化的目標。 比如去年以島內安全為由,強力通過的“反滲透法”,目的就是為減少和阻擋兩岸社會文化層面的交流和聯絡。“因為民進黨當局認為兩岸社會文化層面的交流聯絡會改變台灣民眾的想法,進而影響到台灣社會意識形態的走向。如今的台灣社會意識形態是有助於民進黨選舉執政的,所以民進黨要加以鞏固,以有助於其選舉和執政。這也是所謂的‘務實台獨’。”

  “去中國化”導致台灣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唐永紅認為,在過去數十年時間裏,“去中國化”給台灣帶來的惡果已經不斷顯現,已致島內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文化層面上,我們注意到,島內年輕世代和他們祖父母輩的中國文化根基完全不同,祖父母輩的中國文化根基是深厚的。但是由於教科書的“去中國化”多年,讀這些教科書長大的孩子們,中華文化修養明顯差太多,連一些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大概也背誦不出幾首了,這嚴重地影響到兩岸新生世代之間的文化認同、歷史的記憶連結,客觀上對兩岸關係走向會産生負面的影響和衝擊。

  “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源遠流長,不是民進黨想去就能去得掉的。只要我們能夠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交流,兩岸淵源聯結是切不斷的。”

  唐永紅認為,要加強兩岸青年世代文化層面的交流,也要嚴懲島內頑固“台獨 ”分子。 “大陸最近正在研究和制定島內‘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對他們進行終身的追責、進行嚴厲的打擊。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力阻擋與阻止‘台獨’分子進一步的在島內搞‘去中國化’的教育,阻擋他們繼續‘阻止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的操弄,才能有助於兩岸人民順遂和平地走到一起。”

  長期以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陸全力推動兩岸和平統一。民進黨當局卻不斷抹黑、攻擊祖國大陸,大搞“去中國化”和“綠色恐怖”,在“台獨”的道路上瘋狂飆車。多行不義必自斃,“台獨”的種種倒行逆施,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主編/曉培

  記者/蘇閩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