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芸安:海峽兩岸文博會我們一定要繼續參與

2020-12-08 09:20: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呂貝娜、方黎)為期四天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7日在廈門落下帷幕。線上線下超過536家台灣展商參展,文博消費節、兩岸主播帶貨等雲端活動,也持續為兩岸文創互動“添柴”助力。

兩岸文博藝術會客廳 (方黎 攝)

  作為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協辦單位之一,台灣頂級工藝展館負責人林芸安受訪時十分感嘆:“疫情之前我每個月都會往返兩岸,在台灣10天,來大陸20天。如今我台灣有家,廈門有家,也算半個廈門人。其實我們台灣的工藝家到了廈門就好像回到自己家的感覺,氣候、飲食各方面,語言都講閩南話還是很親切的。”

  作為台灣工藝發展協會駐大陸的特聘秘書、駐海外秘書長,林芸安主要組織工藝家來大陸參展,例如廈門海峽兩岸文博會、西安茶博會等。受疫情影響,今年她作為代錶帶來台灣工藝家的作品,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參展,“我們之前是邀請每位老師過來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設計理念,會更清楚更詳細。為了參展這次活動,我隔離了21天,從台灣出發到進入文博會核酸檢測了6次。大陸這邊的事務我在聯絡對接,文博會同仁真的是非常辛苦!我覺得大陸這邊真的是非常厲害——這次文博會做到了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部核酸檢測,並且檢測費用不是我們出,能做到這一點,真的非常感謝廈門文博會的所有同仁!”

台灣頂級工藝展館(呂貝娜 攝)

  據了解,“台灣頂級工藝”館帶來島內12位工藝家的漆器、陶藝、精工、天然染織、琉璃5大類上千件精彩作品,例如花蓮鐘榮華老師帶來的墨玉壺,精工代表吳卿帶來的“聚寶盆”,田中窯葉志誠老師的柴燒作品,圓山窯“台灣天目第一人”江有庭的天目杯,自然色手作坊鄭司政的藍染作品等。


精工大師吳卿作品聚寶盆 螞蟻絨毛分毫畢現(呂貝娜 攝)


田中窯葉志誠作品(呂貝娜 攝)

  林芸安介紹説,“12位老師的作品都十分精彩!我們這一次有來自花蓮的墨玉。墨玉全世界就新疆、台灣有,它的特性在於含鐵量非常高,吸鐵石都可以吸到壺上面,可以軟化水質。台灣老師工藝非常好,作品是整塊玉石挖出來製作,非常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非常通透,燈光下可以看到石紋。墨玉是一種石頭,感覺石壺是很重的,但其實它整個工藝非常輕。鐘榮華老師把它做成茶器具,對茶湯會有加分的作用。茶壺含鐵量非常高,有聚熱的效果,適宜喜歡高溫的茶葉如岩茶、高山茶。並且石壺不會像紫砂壺吸味,只能專用於一種茶葉,它沒有這種顧慮。”説起泡茶品茶,林芸安頭頭是道,原來她早在2016年就取得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級茶藝師、高級評茶員資格。今年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她還受邀擔任配套活動第五屆東方茶席大賽的評委,看到境內外茶藝師、設計師及茶文化愛好者同臺競技,展區內現代創意茶具設計、新中式禪茶空間打造出的跨界多元、集成生活美學的交流平臺,林芸安也十分稱讚。

林芸安介紹墨玉壺(呂貝娜 攝)

  海峽兩岸文博會是兩岸藝術交流的平臺,展會現場“兩岸文博藝術會客廳”也帶來了大陸藝術家龔棟、陳逸雄、楊彧、英子等聯展。林芸安表示,台灣頂級工藝參展文博會已有七八年了,“廈門是我們非常喜歡來的。今年真的很不容易,所有的工作人員非常盡心。本身它的名稱就是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辦得非常好。這麼困難的時候都可以辦到這樣,我覺得我們對廈門文博會是非常有信心的。之後我們一定是要繼續參與!”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