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糧食節約“減排”“回收”兩手抓

2020-11-04 10:28:00來源:新華網

  在韓國,“儉以養德”一直被很多家庭視作教育子女的信條,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上聚餐文化發達、家庭小型化等因素作用,糧食浪費逐漸成為困擾韓國的一大難題。

  根據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最新公佈的數據,2015年至2018年,韓國的年均糧食自給率約為23%,遠低於101.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在飲食方面,韓國的糧食浪費問題又比較嚴重。韓國環境部日前向記者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韓國2019年日均廚余垃圾排放量高達14753噸,相對於5000萬左右的人口總量,這一排放量明顯偏高。

  韓國環境部資源循環政策局相關負責人沈忠九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造成韓國廚余垃圾大量排放的原因很多。比如,在飲食文化上,韓國不論居家飲食還是宴請賓朋,都講求飯菜豐盛,餐餐必有剩餘;同時,聚餐文化在韓國盛行,晚婚、少子又導致韓國家庭的小型化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都客觀造成廚余垃圾逐年增多。

  為應對廚余垃圾的無節制排放,韓國政府從上世紀末開始頻繁出臺相關政策。1997年起,韓國開始嘗試在部分地區試點實施禁止廚余垃圾直接填埋的政策,要求民眾將廚余垃圾與一般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排放;1998年,學校食堂、外部餐飲設施等廚余垃圾的“排放大戶”開始按照政府要求,定期義務提交廚余垃圾的減排計劃書;2013年,廚余垃圾排放“從量制”落地,政府開始按照丟棄量對民眾廚余垃圾的排放行為收費。

  但是,上述努力似乎並沒有實現為韓國糧食浪費“踩剎車”的效果。環境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韓國廚余垃圾排放量仍在逐年遞增,四年間日均排放增量達364噸。沈忠九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是人們的生活習慣短期內不易改變。

  “因此,除了減排方面的努力,我們也在摸索新的工作方向。比如想方設法‘變廢為寶’。”據沈忠九介紹,韓國政府另一個廚余垃圾處理方向就是通過興建廚余垃圾綜合處理設施,發展循環經濟。

  他給記者看了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3月,韓國已修建的廚余垃圾回收處理設施共達338處,實現循環利用廚余垃圾量達日均13760噸。其中,日均約有6568噸廚余垃圾用於生産幹、濕飼料,3706噸用於生産肥料,2008噸用於生産生物天然氣。

  在沈忠九看來,開展廚余垃圾綜合處理有兩方面好處:一是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分類排放的廚余垃圾作為資源回收利用,也能産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因此,目前推行的(減排、回收並舉)政策是非常有意義的”。(新華社記者田明 陸睿)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