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能否“止損回血”?

2020-08-22 08:52: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多國二季度GDP公佈 疫情“負作用”持續發酵

  世界經濟能否“止損回血”?(環球熱點)

  近日,隨著多國陸續公佈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世界經濟的重創更加直觀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美國經濟創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大降幅,日本經濟連續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英國經濟陷入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技術性衰退……反復無常的疫情之下,壞消息遠多於好消息。經濟活動受到抑制,個人消費大幅下降,失業危機日益嚴峻,世界經濟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各國急需找到一個有效的兩全之策。

  多國經濟亮起“紅燈”

  近段時間,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相繼出爐,多國經濟亮起“紅燈”。根據經合組織(OECD)發佈的最新數據,在公開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數據的14個國家中,13個成員國的GDP增速均處於下降狀態。

  作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美國經濟難逃衝擊。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滑了32.9%,創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大降幅。彭博社發文稱,美國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分析認為,疫情之下,失業人數激增,大多數企業、工廠停擺,居民消費支出急劇收縮,是美國二季度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

  歐洲國家的第二季度經濟成績單同樣慘澹。英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數據稱,英國4月至6月GDP同比下降21.7%,是1955年有記錄之後最大的季度降幅。英國《衛報》指出,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英國首度正式宣佈經濟陷入衰退。

  歐盟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由19個成員國組成的歐元區在第二季度經濟萎縮了40.3%。其中,作為歐洲經濟兩大“增長引擎”,德國GDP較去年同期收縮11.7%,法國GDP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9%。

  在歐亞大陸另一端,日本也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表現。日本政府日前公佈數據,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施緊急狀態,各种經濟活動受到限制,今年4月至6月日本GDP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7.8%,創下二戰以來最大降幅紀錄。有分析稱,疫情之後,“安倍經濟學”下的經濟增長幾乎被全部抹殺。

  此外,俄羅斯、泰國、以色列、哥倫比亞、芬蘭、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已經公佈的二季度經濟數據表明,其經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受到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經濟普遍出現衰退,且與二戰以來歷次衰退相比幅度更大,非常罕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自今年4月以來也相繼做出判斷,認為世界經濟已經陷入二戰以來甚至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大衰退。

  疫情衝擊罕見猛烈

  企業倒閉,民眾失業,經濟低迷……這已不再是發生在少數國家的個別情況。疫情為何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如此猛烈的撞擊?

  “在高水平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範圍內,主要國家幾乎同時受到從需求方和供給方兩個方向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這是歷史上有效需求不足所致的經濟金融危機所無法比擬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馮維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疫情抑制了主要産品和服務的生産、流通、消費,抑制了進口和出口,影響居民、企業的收入,進而影響其支出與投資,同時加劇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削弱其通過宏觀政策抵禦危機、提振經濟的能力。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疫情引起的生産中斷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損失,是假設發生全球軍事衝突可能給全球經濟造成損失的兩倍。

  “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呈現出經濟服務化、金融化以及國際聯動的特點。在發達國家,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往往在70%至80%左右。疫情深度影響了人們的經濟生活和日常生活,經濟被迫按下暫停鍵,這對服務業經濟以及實體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此外,疫情迫使各國之間的投資、貿易、人員等往來大幅減速,其負面結果直接反映在第二季度以及全年經濟增長的大幅下跌中。”王勇説。

  面對衰退壓力,一些國家迫切按下經濟重啟鍵,採取各項舉措恢復經濟。然而,在無法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一旦疫情出現反彈,情況可能變得更糟。

  美國廣播公司近日撰文稱,美國多州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便過早重啟經濟,之後疫情再度蔓延,又迫使多地暫停經濟重啟計劃,大量公司不得不縮減規模,甚至關門停業,這給海外合作商造成了不小衝擊。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已經成了全球經濟復蘇鏈條上薄弱的一環。

  “不同於軍事衝突等其他因素對經濟造成的衝擊,疫情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目前,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仍是全球防疫中的一塊短板,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大隱患。如果美國的疫情得不到控制,那將繼續給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的世界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王勇説。

  走出陰影需要團結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日前報道稱,全球主要跨國企業認為,世界經濟在2022年之前不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即使是抵禦危機能力較強的大企業,也不看好世界經濟能夠快速實現“V”形復蘇。

  不過,來自中國的積極消息仍給國際社會不少信心。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成為疫情發生之後首個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有外媒直言,這一經濟數據“像隧道盡頭的那束光”,讓人們對其他國家以及世界經濟擺脫困境充滿希望。

  目前,不少國家在積極找尋出路,結合各自疫情形勢,不斷調整防疫和重啟經濟措施。在目前疫情較為嚴重的南美,智利政府推出“逐步振興智利”國家計劃,把創造和促進就業、扶助中小企業和推動機構改革實現國家現代化作為奮鬥目標;阿根廷則根據疫情採取分級分區分階段管理,努力兼顧防疫與民生。

  歐美多國此前已陸續推出多項經濟刺激計劃。歐洲央行維持其1.35萬億歐元的資産購買計劃不變。分析認為,日本央行可能進一步擴大刺激力度。美聯儲本週公佈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同樣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全球主要經濟體通過財政援助政策穩定企業經營和居民收入,通過加大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力度刺激需求、促進增長。然而,在疫情沒有根本緩解或缺乏穩定預期的條件下,這些政策可能效力有限且缺乏可持續性。”馮維江認為,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可能還是疫情反復産生的次生風險,比如疫情長期化造成社會貧困化及潛在的失序和動蕩。要想走出經濟低迷,根本之道在於通過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支撐的經濟形態,打造免疫化、便利化、彈性化、智慧化的國內及全球新型供應鏈。

  王勇也認為,下半年,由於疫情還可能出現反彈,世界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新冠疫苗研發能夠取得重大突破,那將對投資人的信心以及整體經濟的恢復性增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擔負責任,加強團結,與世界衛生組織一道攜手,使全球疫情能夠更好更快地得到控制。同時,摒棄冷戰思維,促進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這是世界經濟走出陰影的最好途徑。”記者 嚴瑜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