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的高鐵 奔騰的夢想——寫在昌贛高鐵開通運營之際

2019-12-26 13:44:00來源:新華網

  26日上午,昌贛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井岡山革命老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正式跨入高鐵時代,融入全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江西實現市市通動車。時間的腳步即將邁入2020年,一條振興發展的快車道正在老區鋪就。

  高鐵為何在這裡“拐了個彎”?

  鋪開昌贛高鐵線路運行圖,一段小小的折線引人關注:高鐵線自北向南從萬安西站引出後,沒有徑直往南,而是向東延伸90度至興國縣,並由此産生全線最長的兩座隧道。

  高鐵為何對這裡格外關照?回望歷史,答案不難得知。蘇區時期,興國全縣23萬人口中參軍參戰的就有8萬多人,為國捐軀的5萬多人。正是因為昌贛高鐵的開通,曾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的“將軍縣”得以被納入全國高鐵版圖。

  細節彰顯共産黨人的莊嚴承諾——“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的老百姓們”。

  昌贛高鐵自北向南連接南昌、吉安、贛州,直接服務井岡山革命老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從規劃建設之日起便深深地打上了紅色印記。

  這是飲水思源的深情致敬。在新投入使用的吉安西站記者看到,取意于井岡山五指峰設計的站房,如同矗立於雲海之間,格外醒目大氣。再加上廣場上種植的杜鵑花樹等眾多紅色元素,讓這座車站的氣質與眾不同。

  “紅色是老區的底色,我們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參與吉安西站建設的吉安市城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鑫説,如此設計,目的就在於提醒人們時刻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好紅色基因。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猶記當年,京九鐵路首次開通運營之際,肖全裏老人專程趕了幾十里山路來到井岡山站,只為看一眼盼了幾十年的火車。

  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曾是老區發展的真實寫照。順著贛江水道,沿著京九鐵路的走向,再建一條高鐵,寄託了沿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再高,水再長,也擋不住築路者的步伐。

  被稱為“千里贛江第一橋”的贛州贛江特大橋位於章江、貢江兩江匯合口約2公里處,水流湍急,河道沖刷嚴重,汛期水位變化大,建造難度高。

  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捍東説,為確定橋面與軌道之間選用何種緩衝裝置,僅開工之前的相關試驗就做了30多萬次循環。實際施工時,具體到每個鋼箱梁的吊裝、每根斜拉索的索力調節,國內知名橋梁專家都會到場研討。

  正是因為有這樣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座全長2100多米、主跨300米的雙塔式斜拉橋才得以順利完工,並創造了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梁鋪設無砟軌道等多項國際領先的工程技術。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從線路反復優化到施工建設,從聯調聯試到安全評估,一大批鐵路幹部職工奮戰在高鐵建設一線,車務段、工務段、機務段、供電段等各個部門密切配合,確保昌贛高鐵開通運營萬無一失。

  昌贛高鐵的開通結束了萬安縣等地不通火車、不通高鐵的歷史,沿線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圓夢之路”,許多群眾感言:“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高鐵能為老區發展帶來什麼?

  即將邁入2020年之際,高鐵開進贛南,增添的不僅是一條通道,更是逐夢未來的信心。

  過去的5年,是昌贛高鐵蹄疾步穩加快建設的5年,也是井岡山革命老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提速的5年:2017年,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2018年,瑞金市脫貧摘帽;2019年,贛州市會昌、尋烏、安遠等6縣區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之後更需鞏固脫貧成果,高鐵能為老區發展帶來什麼呢?

  在萬安人郭慶全看來,高鐵的商機在好山好水中,為此他計劃把面積3000多畝的鮮花觀光園進一步拓展規模,與鄉親們一起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

  在興國縣人劉衍明看來,高鐵一通,企業發展的前景更亮了。“以前由於交通不便,擔心布料出問題更換不方便,只敢買進已經初步加工的半成品裁片,現在這樣的擔心不再有,製衣廠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從全省來看,一條以高鐵為軸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的“電子信息産業帶”正在形成,依託南昌、九江、吉安、贛州四地大批量承接沿海電子信息企業轉移,通過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帶動區域整體發展。今年1月至10月,全省電子信息産業完成營業收入3503.6億元,同比增長20%。

  高鐵飛馳,人貨暢行,老區未來機遇無限。新華社記者孫楠、余賢紅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