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三農”領域加力補短板

2019-12-25 09:42: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三農”領域加力補短板(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要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2020年“三農”工作做出了明確部署、定下了清晰方向。

  “保供給”是頭等大事

  對於如何做好“保供給”這個頭等大事,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産,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大對産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産量。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産,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扶持生豬生産的各項政策措施。”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保供給,就是務必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産品生産穩定、有效供給,打牢穩物價、穩經濟、穩全局的基礎支撐。“要穩定糧食面積和産量,同時要調整結構。”韓長賦説,要鞏固鐮刀彎地區調整成果,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提升優勢産區玉米産能,確保全國玉米麵積基本穩定。同時,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加大對大豆高産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支持,穩定種植面積,提高質量品質。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執行秘書長王應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作為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大國,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是頭等大事,這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儘管進口農産品豐富了人們的餐桌,但農産品供給的穩定性風險卻始終存在。從外部來看,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及病蟲害的發生,國際糧食生産不穩定性增強,價格波動較大,過度依賴進口存在糧食安全風險;從內部看,中國一直是‘大國小農’的農業格局,需要養活的人口多,而精壯勞動力則日益不足,土地、水資源相對短缺,各區域農業發展很不平衡。因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保證農産品有效供給是十分必要的。”王應寬説。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設施短板必須補齊。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看來,加強農村供水和農村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提高農村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不僅有利於穩投資、促增長,也是利農惠農的重大舉措。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表示,農村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補齊“三農”短板還需要多方發力。“把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辦好,如飲水問題,不僅要有水喝,還要保障安全。鄉村公共服務也要進一步加強。如針對鄉村老年人,要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服務,滿足高齡老人吃飯、就醫、照料等需求。”朱啟臻説。

  王應寬進一步指出,“三農”為人們提供糧食、飼料、能源、纖維、旅遊等諸多産品和服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近年來,中國農業機械技術發展較快,農業機械化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農機設備順利應用所需要的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管網設備、社會服務體系等配套條件卻沒有及時跟上,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中國農業進一步實現機械化與信息化。

  “舉個例子來説,我們發展智慧農業,需要較強的網絡信號覆蓋、龐大的傳感器佈置、大量的高素質人員。這時,如果‘三農’基礎設施跟不上,就很難實現智慧農業的‘高效+綠色’生産模式。2020年,我們一方面要加大這方面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嚴格補貼政策,確保相關資金使用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業從機械化不斷向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王應寬説。

  主攻薄弱環節

  從長期來看,加強“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改革,也是加快補齊短板的必然要求。從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到完善鄉村産業發展用地政策;再從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到啟動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針對性很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從城鄉發展之間的不平衡來看,農村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人居環境和城市還有不少差距。未來,要繼續加大相關投入,大力吸引外來資本進入鄉村,促進農村青年返鄉。“農村新産業、新業態需要人才振興。隨著人才涌入,原本沉睡的農村資源潛力也將更好地被激發出來。”

  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劉彥表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城鄉關係重塑、鄉村空間重構、治理體系重建,實現城鄉資源整合、産業融合、功能契合。鄉村振興要釋放內生動力,關鍵要做到“興人為本、興地為重、興業為要、興權為基”。

  “要加大補短板力度,針對農産品賣難、流通損耗大等現代農業的堵點,啟動實施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鮮活農産品主産區和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産品為重點,通過以獎代補、農機補貼、貸款貼息、落實優惠電價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和産地預冷、分揀包裝、倉儲保鮮等設施。”韓長賦説,未來,還要以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動力電等為重點,加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

  王俊嶺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