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法加入RCEP將加劇經濟邊緣化

2019-12-26 08:2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結束談判並將於明年簽署。台灣學者評估,在目前兩岸關係狀況下,台灣難以加入RCEP,將加劇經濟邊緣化。

  作為以對外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台灣進出口貿易依存度高,出口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約佔六成,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對台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統計顯示,台灣出口總額今年負成長已成定局。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轉單效應”令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提升,但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對美貿易增加難抵對大陸和東盟出口的衰退。經濟學者亦認為,“轉單效應”未必能夠持久。

  此外,台灣今年對美貿易順差創下歷年新高,台當局卻“不敢拿”。臺“經濟部”23日宣佈,因擔心對美順差超過200億美元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地區觀察名單,已加大對美國採購大豆、玉米、小麥、牛肉、天然氣及石油,以“平衡台美貿易”。

  對RCEP的15個成員的貿易額佔台灣對外貿易額約六成、對外投資額的六成五。協定簽署後,RCEP成員之間享受貿易零關稅及資金、技術、人員、資訊互通,生産供應鏈的專業分工等紅利,台灣卻無緣參與。台灣相關産業界人士表示,為了享有RCEP好處,台商可能被迫將生産基地外移到RCEP成員。

  近期記者在台北的幾場經濟相關研討會上,已多次看到學者展示台灣孤立於各種區域經濟協定之外的示意圖,並提到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于明年到期後何去何從的擔憂。

  專長于國際貿易與金融等領域、曾任台當局“財政部長”的劉憶如24日在一場論壇上指出,因應全球新變局,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是前提,台當局應積極檢討無法加入RCEP的原因,企業則要加大對RCEP成員投資、尋求新商機,否則“台灣將可能進入到不可知的未來”。

  台灣2015年簽訂WTO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使得台灣資通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相關産品可以在WTO成員中獲得零關稅待遇,佔台灣對RCEP成員出口的七成。其餘三成約每年出口600億美元的産業,包括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漁業等,則將遭受長期損失,劉憶如指出,對島內就業的影響遠高於科技産業。

  台灣資深經濟學者詹滿容日前投書媒體指出,過去台灣與新加坡、新西蘭的經貿夥伴關係建立在兩個不可或缺的基礎上:一、兩岸關係的互信與默契以及ECFA談判與早期收穫的落實;二、他國對於兩岸ECFA優惠措施具有前瞻性的視野與佈局。這種互利共贏的模式是台灣過去與未來參與區域及國際組織的不二法門。ECFA成為利己、雙贏以及參與其他雙邊與多邊機制不可或缺的途徑。

  台灣《聯合報》的觀察指出,明年如果兩岸僵局依舊無解,服貿、貨貿協議等協商也將無法推進,台灣産品出口競爭力更為薄弱,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更大。在此情況下,大陸持續對台商推出優惠措施,對高度依賴外貿的台商來説,透過這些措施,或有機會參與RCEP的龐大市場,恐怕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這篇文章還指出,台當局經常誇口近期台灣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相當亮眼,卻刻意忽略台灣民眾所得成長緩慢、青年高失業率和低薪問題,對於明年台灣經濟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無法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也拿不出具體可行的解決辦法。台灣何時能走出悶經濟,目前很難有樂觀理由。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