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談全球如何共同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挑戰

2020-09-26 14:3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25日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9月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正式發佈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應當共同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挑戰。您如何評價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形勢?國際社會應該做出哪些努力與變革才能扭轉當前的形勢?

  崔書紅指出,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是最新的全球履約報告。這個報告再次警示,儘管在部分領域取得了進展,但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並未得到遏制。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攜手努力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轉型和變革。

  崔書紅説,生物多樣性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但人類也前所未有地影響或改變了生物多樣性。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産品謀生。2019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佈的全球評估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人類活動改變了75%的陸地表面,影響了66%的海洋環境,地球失去了1億公頃的熱帶森林和超過85%的濕地,25%的物種正在遭受滅絕威脅。

  “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必須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崔書紅説,面對生物多樣性嚴峻形勢,人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借《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召開之機,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確定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以及目標執行所需的保障措施。制定兼具雄心又平衡務實的“框架”目標並推動其持續落實,國際社會仍需做出較大的努力。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型和變革政策和規劃,以減緩土地利用的變化,發展可持續農業和漁業,加大海洋保護和節能減排力度,嚴格防止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擠佔生態空間,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完整性,維護生態系統健康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二是加快構築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要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空間,以生態保護促進綠色復蘇,加快形成綠色發展的生産生活方式。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的全過程監管,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監管能力。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自覺節約糧食,儘量減少新增耕地面積。激勵更多的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是增加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生態挑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家高層外交活動,不斷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政治進程。加強雙多邊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充分利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世界自然保護大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等高級別會議,加強溝通、求同化異、增進共識。通過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參與,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釋放積極信號,廣泛調動資源,加大資金投入,有力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四是廣泛謀求共識,推動“框架”達成與落實。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積極主動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承諾。開展廣泛磋商,凝聚共識,提出既具有雄心又科學務實的新十年目標。提高“框架”執行成效,設立科學的監測框架和指標體系,提高保護數量的同時重視保護成效。廣泛調動多種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強化資金機制、執行機制和審查機制,同時,加強科學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保障“框架”後續落實。(完)(記者 張子揚)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