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優先為誰接種?還要繼續戴口罩嗎?權威回應→

2020-06-08 19:21:00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發佈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1.中國研製出新冠疫苗後先為誰接種?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疫苗研發難度大、週期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中方疫苗研製過程注重加強國際合作。到了應用的時候,我們會踐行承諾,把它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向人類提供。

  2.如何提高疾控中心的地位?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要明確國家CDC(疾控中心)、省級CDC、市縣級CDC各自的功能定位。

  國家CDC要解決科研研發、實驗室檢測、業務指導和病原學分析等“一錘定音”的能力;

  省級CDC要發揮區域防控工作的指導、監督、質量評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

  市縣級CDC要進一步加強現場流行病學的調查和對地區性傳染病疾病譜的日常監管和監測;

  縣級CDC和社區醫療機構要加強社區的管理和防控,在基層築牢防病的基礎。

  此外,下一步將完善網絡疫情直報系統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行政報告系統。

  3.中國媒體在打“信息戰”?

  國新辦主任徐麟:疫情發生以來,480名中國媒體人逆行出征,令人尊敬。中國媒體關於抗疫的報道是實事求是、真實客觀的,指責中國媒體進行所謂的“虛假宣傳”是罔顧事實,完全站不住腳的。

  中國媒體無意打所謂的“信息戰”,但是面對對中國的造謠誣衊和攻擊抹黑,中國媒體必須也必然會作出回應。這種回應不是“打嘴仗”,而是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虛假信息也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媒體應該展現責任擔當,中國媒體已經在這麼做,還將繼續做下去。

  4.中國哪些治療經驗可與國際社會分享?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控制病源、加快檢測、進行大規模醫療救援、發揮中醫中藥作用等方面,都值得認真總結和借鑒。

  5.如何恢複國際人員交往?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正逐步有序恢復中外人員往來,服務於復工復産。中方已和韓國、德國、新加坡等一些國家建立“快捷通道”,目前運轉順利。

  6.還需要繼續戴口罩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目前,北京已經降到三級響應,大部分人、大部分場合可以考慮不戴口罩。重點人群、重點區域還是要戴。如果拿不準,應該隨身備一個。總體來説,摘口罩的場合越來越多。

  7.中國和別國的關係是否受疫情衝擊而變差?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我不認同這種説法。事實是,我們的朋友更“鐵”了,中國的“朋友圈”更大了。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出口口罩706億隻,出口防護服3.4億件,這些都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促進了和各國關係的發展。

  8.會否和外國專家合作追溯病毒起源?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堅持依靠科學家、堅持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方法做好溯源工作。

  9.中國延誤一週公佈數據導致疫情擴散?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不同意這種説法。事實是中國政府沒有任何延誤和隱瞞。新冠病毒是前所未有的新病毒,人類對它的認識存在大量的未知,這裡有一個證據逐漸積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10.中國民眾在抗疫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國新辦主任徐麟:在中國,黨和政府與人民是血肉相連的整體。人民的主體作用,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表現非常充分。

  武漢有位90後女青年,不幸一家三口都患上新冠肺炎,其父醫治無效去世。女孩一邊自己堅持治療,一邊每天登錄父親的微信,以父親的口吻和母親保持聯絡,鼓勵母親要堅持,最終母女痊癒。

  一位來自湖南長沙的90後小夥,在武漢實施離漢通道管制後,辭別親友駕私家車來到武漢,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服務,成為“最美擺渡人”。

  這兩位90後年輕人就是14億中國人民的縮影,14億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

  11.中國還有什麼計劃繼續深化抗疫國際合作?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中國宣佈的合作措施都在落實。關於中國將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既包括提供抗疫物資援助,也包括支持有關國家疫後的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既包括雙邊援助也包括多邊捐贈。此外,關於聯合國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在中國建設,這件事正在商談和加緊籌建中。

  12.中國新冠治療藥物研發進展如何?會否向國外推薦和推廣?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抗體治療藥物,現在第一個抗體藥已經通過藥監局的評審。中方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享了科研成果,各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