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維權成本、加大賠償力度 中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全面升級

2020-04-22 09:53:00來源:經濟日報

  激勵保障創新、降低維權成本、加大賠償力度——

  我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全面升級

  《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意見》聚焦當前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著力降低權利人訴訟維權成本、縮短訴訟週期、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和化解當事人舉證難,切實增強司法保護的實際效果。《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力度,最大限度地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以公平公正、及時有效的法律裁判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在4月2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佈《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一系列新舉措。發佈會圍繞知識産權審判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技術類知識産權審判助力行業健康發展、嚴懲知識産權侵權犯罪等話題,傳遞我國全面加強司法保護、推動知識産權質量提升的強烈信號。

  適用懲罰性賠償提高侵權成本

  此次《意見》的出臺,是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意見》的重大舉措。這標誌著我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全面升級。

  聚焦當前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最高法著力降低權利人訴訟維權成本、縮短訴訟週期、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和化解當事人舉證難,切實增強司法保護的實際效果。比如,《意見》中提出完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舉證妨礙排除制度和證人出庭作證制度,拓寬電子數據證據的收集途徑,依法支持當事人的證據保全、調查取證申請,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負擔;充分運用第三方數據,依法確定侵權獲利情況;對於情節嚴重的侵害知識産權行為,依法從高確定賠償數額,依法沒收、銷毀假冒或盜版商品以及主要用於侵權的材料和工具,有效阻遏侵害知識産權行為的再次發生。

  這些具體舉措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力度,最大限度地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以公平公正、及時有效的法律裁判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表示,既要以充分實現知識産權價值為導向,以有利於激勵創新為出發點,嚴格執行法律,切實提高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也要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與不同國別當事人之間知識産權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當事人在知識産權訴訟中享有平等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

  為創新企業提供法律規則指引

  據介紹,全國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引領示範作用,積極探索涉新技術涉網絡知識産權糾紛的法律適用規則,為互聯網企業開發新技術、拓展新業務提供了法律規則上的指引。同時,法院通過制裁惡意訴訟,規範知識産權訴訟秩序,營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統一裁判標準是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重中之重的職責。作為全國法院內最為“高精尖”的部門,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自2019年成立以來備受關注。成立一年多來,該法庭統一技術類知識産權案件裁判尺度,審理了一批對有關行業有影響的重要案件。

  “這一年來共受理專利等技術類案件1945件,審結1433件,其中二審案件1174件。二審案件審理週期平均為73天,比過去大大縮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知識産權法庭庭長羅東川介紹,其中涉外案件佔了相當比例,案件當事人涉及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法庭依法支持權利人訴請的案件佔比61.2%。

  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實施了“統一裁判標準系統工程”,通過法官會議、類案強制檢索、裁判規則庫等工作機制來促進技術類知識産權案件裁判尺度統一。一批有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價值的標桿案例在相關行業領域影響深遠。

  以市場保護服務促創新驅動

  知識産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發揮著重要作用。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審理的案件可以説是創新的“晴雨錶”,更加注重加強市場保護,實現市場價值。

  “去年我們法庭的很多案件特別是專利授權確權案件,覆蓋了醫藥、生物科技、網絡電纜、大型機械、智慧輸入法等領域,通過這些案件的審理很好地激勵了科技創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王闖説,法庭特別堅持市場原則,合理科學確定損害賠償價值,去年審理的一些案件很多賠償額在百萬元以上,有的在500萬元以上。

  通過市場價值的判斷來確定賠償數額,就是要讓侵權者得不償失,讓權利人理直氣壯,讓創新者心無旁騖。

  王闖指出,不同知識産權涉及的技術領域不一樣,有著不同的創新規律,所以針對不同領域的知識産權採取不同的司法政策和裁判標準,能夠使司法保護力度和創新高度很好地契合。

  目前,我國已形成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庭、知識産權法庭、32家高院、3家知識産權專門法院,以及部分中、基層法院組成的知識産權審判新格局。隨著司法保護體制進一步健全,各項舉措進一步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有力保障健康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