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疫情重災區的調查:武漢大學生創業者最想要什麼

2020-04-21 09:49: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自疫情重災區的創業調查

  武漢大學生創業者最想要什麼

  很多大學生創業企業,在起步階段都屬於輕資産公司,就幾個人和幾台電腦,沒有可用於抵押的資産。“這類群體所需貸款金額可能就幾十萬元,對大企業而言微不足道。如果銀行可在實際執行中適當降低放貸門檻,比如按照企業的存在時間、發放工資繳納社保的憑據來放貸給他們,這筆錢就能救命。”

  ------------------------------

  一場突然襲來的疫情,讓年營收超過400萬元的華中師範大學校內在孵企業——木子嵐團隊的新年擴張計劃,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

  黃子豪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4年前畢業于該校動畫專業,在校期間創立了木子嵐工作室,致力於高品質二次元動畫和遊戲的綜合創意製作。這支從校園裏走出來的創業團隊,4年多來從幾個人逐步發展到30多個人,在行業內穩居前列。

  可由於春季長時間沒能復工,一系列麻煩擺在黃子豪的面前:即將到位的300多萬元融資面臨擱置,40多萬元的訂單尾款無法按期交付,加上兩個月來新訂單減少,30多名職工每月的社保、工資支出給公司運營帶來了較大的現金壓力,“疫情期間,我們公司各類損失達64萬元”。

  這支發展勢頭迅猛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甚至不得已取消了原定的春季招聘計劃,“參考去年的發展形勢,我們計劃2020年春季增加20名員工,擴大公司規模,年營收預計突破1000萬元。但現在,能穩住去年的業績就不錯了”。

  疫情逐漸消散,江城重啟。對於這座擁有130萬在校大學生的科教大市而言,大學生創業者曾被譽為打造“夢想之城”的“種子選手”。然而,兩個多月的停工、停産帶來的經濟運行受阻,讓處於疫情中心的他們正面臨一系列困局。

  大幅減少的線下訂單

  對於大量工作需要線下進行的大學生創業企業而言,疫情衝擊不小。

  90後新疆籍大學生創業者張培文創立的武漢微夢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主打出品創意視頻,年營收超過2000萬元,是湖北省首個掛牌青創板的文化科技型企業。

  由於影視拍攝製作人群密集,張培文的影視公司短時間內無法開工。加上湖北省內復工時間一再延期,很多員工隔離在家,辦公設備跟不上,一些剪輯配音無法遠程協作,公司訂單大幅減少,兩個月來損失累計達200多萬元。

  華中科技大學在校博士生范小虎也感同身受。讀博期間,范小虎創立了一家智慧家居公司,提供智慧居家養老方案,他本人還入選“3551光谷創業人才計劃”。范小虎説,疫情封鎖了公共交通,業務員沒法外出跑市場。原有項目又無法施工保障後續服務,導致公司賬戶上幾個月來沒有新增收入,還要面臨200多萬元的項目回款持續延期。

  眼瞅著武漢市正在重啟,可辦公室所在的學校創業學院至今尚未復工,黃子豪很著急。“我們有32名職工,其中70%家在武漢市。動漫製作需要多人同時協作,不在公司一起辦公無法完成。在家工作效率不高,員工的創作能力與平時相比,下降了6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級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李金龍經營的校園自助洗衣項目,受疫情影響收入降幅很大。這些自助洗衣設備之前覆蓋全國30多所高校,在武漢市的高校就佈局了4000台。正常經營時,公司每天進賬達6萬元。他本人還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李金龍介紹説,現在高校沒開學,3個月收入為零。新增的外省高校客戶,又無法去鋪設備,新業務沒法拓展。整個疫情期間,公司損失近300萬元。

  跟疫情賽跑需要時間,但對於身處疫情中心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來説,復工時間延後引發的現金流風險,與日俱增。

  疫情發生後,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曾聯合部分高校和社會機構共同開展了一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影響”調查,共收到166份有效問卷,其中超過90%的問卷來自小微企業。這份《疫情下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救助與自救》報告顯示,超七成調研對象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與李金龍同校的研三學生於蘇甫江玉山也受到了較大的衝擊。在這段原為駕考報名旺季的時節,他創立的“伯樂學車”平臺卻頻頻遇冷,每個月還要承擔幾萬元的場地租金和人員工資。

  “我們有50多名職工,每個月社保和工資發放就要十幾萬元,資金壓力很大。”目前,張培文正在尋求100萬元的免息款。他介紹,在身邊的朋友中,有從事軟裝設計的創業團隊,因為疫情期間收入為零,還要承擔高額的商鋪房租成本,已無力支撐,正在準備解散團隊。

  為了降低支出,讓公司熬過寒冬,除了二三月份已按照相關指導政策發放折扣薪酬外,張培文和員工商議,暫停發放4月份的工資,共克時艱。范小虎則與20多名職工溝通後決定,2020年第一季度的工資,每個人都不發。“我們幾位合夥人帶頭不領,大家也能理解。賬戶上錢就那麼多,不發還能讓公司‘喘口氣’,活過來。”

  卡殼的現金流?

  事實上,疫情防控開展以來,國家和各省市區政府抓緊出臺了針對各類企業的房租優惠、稅費減免等金融扶持政策。不久前,武漢市委組織部(市招才局)聯合地方銀行推出“人才抗疫貸”專屬融資服務,根據企業規模和徵信情況,提供100萬元至1000萬元免抵押擔保貸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武漢市一位從事孵化器運營的負責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儘管各類金融補貼扶持政策紛紛出臺,但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各級財政收入和經濟狀況都不一樣,實際操作面臨困難。“以孵化器為例,如果屬於國有資産,可能房租補貼就很好劃撥辦理。但如果屬於民營資産,比如很多商業公司的寫字樓,就很困難。”

  該負責人分析,很多大學生創業企業,在起步階段都屬於輕資産公司,就幾個人和幾台電腦,沒有可用於抵押的資産。“這類群體所需貸款金額可能就幾十萬元,對大企業而言微不足道。如果銀行可在實際執行中適當降低放貸門檻,比如按照企業的存在時間、發放工資繳納社保的憑據來放貸給大學生創業企業,這筆錢就能救命。”

  85後創業者冷偉是光谷一家“瞪羚企業”的CEO,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畢業,從事“農情遙感”數據分析和遙感技術落地應用。考慮到疫情對公司未來幾個月可能帶來的現金流壓力,他準備申請500萬元的貸款。

  “我們正在申請市科技局聯合銀行推出的‘科保貸’,還有針對省高新技術企業的‘高新貸’。兩個加起來,最高只能貸到160萬元,利息為3%。”冷偉説。

  有大學生創業者告訴記者,疫情來臨,誰都無法倖免。“這兩三個月,沒一分錢進賬,給員工發,公司就會資金鏈斷裂。不發,都是從校園裏走出來的同窗好友,誰願意看著別人受難?如果貸到款,但我的客戶沒有資金付費,我賺不到錢,怎麼歸還?”

  近日,武漢市某211高校創業學院負責人對園區內的26家創業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損失進行了一次統計,其中“工資社保支出、訂單無法完成交付、項目違約、融資中斷”,為企業反饋的主要損失,有1/4的企業負責人期待相關金融機構能夠提供免息貸款。在這次統計中有一欄“企業復工需求”,所有企業無一例外都填上了“儘快復工”。

  走出困局需要多方合力

  在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官方微信平臺“中國大學生就業”上,《疫情下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救助與自救》這份報告指出,大學生創業企業承擔著促進創新、穩定就業的主體責任,應儘快謀劃扶持政策。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創業學院副院長高澤金、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首任院長趙北平等專家在這份報告中提出建議,可將湖北每年200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標準提高到4000萬元,簡化扶持資金申請、審批流程。研究出台大學生創業者作為主體、又兼具消費升級趨勢的內容電商、虛擬現實、5G應用等領域的專項創業扶持,培育新産業、新業態。

  專家建議,疫區考慮免除中小微企業6個月的社保,政府通過減免業主的相關稅費的方式,引導業主降低租金。鼓勵大學生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採購的競標,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政府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營商環境,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良性互動的創新創業生態。

  同時,將創業服務業列入到戰略新興産業名錄中,在項目扶持、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讓更多的資本和市場力量進入到産業服務領域中來。重點扶持一批在武漢市産業服務領域中比較活躍的市場主體,加大補貼力度,開展導向型評比、獎勵。

  華中師範大學中科創業學院院長丁玉斌表示,疫情對大學生創業者既是一場困局,其實也是一場自然篩選。“企業要在社會中存活下來,需要頑強生長,學會應對各種突發的困難危機。創業者要有極強的風險防控意識。”

  他認為,大學生創業者要著眼于公司長遠發展進行規劃佈局,從技術、資金、工作模式、抗風險策略上做好長期儲備,隨時應對可能到來的風險。“創始人要在平時做好各項資源積累,同時善於捕捉疫情中出現的機遇,加上良好的執行力就可以趁勢而起。”

  胡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