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做好慈善的“慈善超市”現狀:門店倒閉、拖欠員工工資

2021-05-27 12:56:00來源:央視網

  在北京的街頭上有這樣一種店舖,招牌是統一的紅黃相間的格式,並會標注有“社會捐贈接收”的字樣,這種店舖就是慈善超市。然而,近日記者探訪北京多家慈善超市後發現,閉店現象較為普遍。

  記者 孟夏冰: 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家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慈善超市,它的招牌還是挂在門上,但是現在是下午的三點鐘,它的門是緊鎖的。透過大門可以發現貨架已經空了,而且整個店裏面堆滿了雜物,看的出來這家超市已經閒置了很久了。

  

  記者來到慈善超市旁邊的社區服務站詢問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家超市已經關門很久了。

  北京市東城區某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 牌子是沒摘,但是已經沒有了,一直也沒什麼人來。

  記者 孟夏冰: 根據地圖的導航,我們又來到了位於北京朝陽區的一家慈善超市。在這裡,我們也看到大門緊鎖,而且在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塵土堆積,而且這個商鋪是處於一個出售的狀態。

  北京市居民: 關了有四年了。

  

  記者在慈善超市周邊走訪發現,很多居民都不了解慈善超市,沒有在慈善超市買過東西,甚至沒有聽説過慈善超市。

  記者 孟夏冰: 您知道這個街道上有個慈善超市嗎?

  北京市居民: 去過,可是沒買過東西。

  北京市居民: 我不知道,可能經常路過,但是不知道。

  記者 孟夏冰:您覺得它東西種類多嗎?

  北京市居民: 一般,種類不多。

  一位曾經在慈善超市工作的員工告訴記者,已經倒閉的超市還有很多存在欠薪的情況。

  

  北京市朝陽區慈善超市前員工 盛英: 後來都發不下工資去了,差我們8個月的工資。店裏有欠一萬多的,人家督導什麼的就欠3萬多,有欠4萬多的。

  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慈善超市的模式于2003年開啟,2004年全國慈善超市數量達到1842個,此後慈善超市發展迅速。2014年全國慈善超市數量達到10174個,隨後開始減少,民政部最新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底慈善超市數量僅剩3528個。

  慈善功能不足 超市經營不善

  根據北京市民政局的規定,慈善超市應該具備接受捐贈和救助困難群體的功能,應該配備標準化捐款箱、捐物箱,為持有低保證和老年卡等需要救助的對象提供商品折扣。而記者走訪發現,很多慈善超市的基本功能並不健全。

  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慈善超市裏,店內雖然按照規定設立了捐款箱和舊衣物捐贈箱,但是都被貨櫃擋住了。記者諮詢關於舊衣物捐贈的情況,店員表示還可以正常捐,但是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運走了。

  

  北京市西城區某慈善超市員工: 現在還沒通知收,原來是每個月來一次。所以我們都放庫房裏,那冰櫃後面都是衣服。

  記者注意到,超市內商品的價格與普通超市價格基本持平,甚至高於很多大型連鎖超市。當問到什麼樣的人群可以享受優惠時,店員表示,只有老人卡可以享受優惠。

  北京市西城區某慈善超市員工: 能刷機器能刷老年卡,98折優惠,失能卡不行用。

  記者又來到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一家慈善超市,當記者詢問什麼人群可以享受優惠時,店員表示都不行。

  記者 孟夏冰: 您這賣的是兩個價格嗎?比方説有低保、老人卡。

  北京市豐台區某慈善超市員工: 我這用不了老人卡 。

  在這家慈善超市,記者發現,在半小時內進店的客人不足十人。店員表示,現在生意非常難做。

  北京市豐台區某慈善超市員工: 不掙錢,真的不掙錢。你看看現在正是下班點,有人來嗎?你看那邊的菜最少得賣一個星期。

  

  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慈善超市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和業務指導。為了了解慈善超市最新的發展現狀,記者多次嘗試聯絡民政部門都沒有得到回復。專家介紹,慈善超市本身是希望把商業運營和慈善救助兩個功能都賦予在一個超市中。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商業運營和慈善救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一方面是運營主體缺乏經驗,另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尋找合適的慈善超市運營主體。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錦萍: 比如説有非營利組織或慈善組織來運作,要去行政化,走市場化的道路。然後在銷售模式上面,在商品和服務提供方面,能夠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些利潤最終還是會回到創辦慈善超市的非營利組織和慈善組織那裏,去繼續用於符合組織目的的慈善實驗上去,也是形成閉環。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