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世界為何刷屏懷念袁隆平

2021-05-25 10:49:00來源:國際在線

  5月24日,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行。自他22日離世,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機構、多國政府部門以及全球媒體和網民,紛紛發文緬懷——

  “他的水稻研究幫助養活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糧食英雄’”“他幫助數十億人實現了糧食安全”……這些獻給袁隆平的刷屏式讚譽,見證了他及其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國際社會,雜交水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上世紀70年代,中國雜交水稻産量就已高出常規水稻20%左右。每年增産的糧食能多養活7000萬人。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並聘請袁隆平為國際首席顧問。據統計,過去數十年間,袁隆平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

  目前,印度、越南、美國、巴西以及非洲等地都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平均每公頃産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兩噸左右。在曾有200萬人面臨饑荒的馬達加斯加,最大面值的貨幣上就印著雜交水稻圖案。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説明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價值?

  數十年的堅守與創新,袁隆平及其團隊不僅提升了世界糧食安全,減少了全球饑餓與貧困,也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才是真正有國際視野的人,我們會永遠記得。”美國網友Kevin的評論很具代表性。目前,水稻已經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以至於每當有中國水稻的新聞出現,都會在全球引發上百家媒體的轉載和報道。

  無疑,袁隆平的成就,是“中國方案” 解決全球糧食短缺、消除貧困的成功。如今,全球40多個國家、800萬公頃的超國界種植,足以説明問題。“萬家糧食中國糧”,袁隆平的實踐表明:中國人不僅能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實際上,像袁隆平這樣造福世界的中國故事還有很多。年過九旬的中國女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帶領團隊,發現了以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年近九旬的鐘南山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與國際醫學研究一線,第一時間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抗疫做法和經驗,不遺餘力挽救生命……

  中國科學家們以及“中國方案”,正努力讓世界“醫食無憂”。這種至高之善,體現了“天下大同”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崇高理想。這就不難理解,中國何以能不斷證明它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無數願為世界前行貢獻一己之力的中國人,就是最大的底氣支撐。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這是袁隆平畢生夙願。如今他雖離去,這一追求依然延續。一個個鮮活的造福世界的中國人故事,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各國的機遇與夥伴。(國際銳評評論員)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看台海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