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工作 如何提高公眾應急能力?

2021-05-12 18:10:00來源:央廣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連日來,各地按照部署,創新舉措,廣泛開展防汛、地質災害、森林草原防火、地震等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工作。如何進一步強化災害應急準備,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除了現代火山活動外,地球上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類型在我國都發生過。我國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災害的高風險區。

  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元,因自然災害每年大約有3億人次受災。對此,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司長陳勝表示,提高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好全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十分重要。陳勝説,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對安全發展構成很大威脅。今年防災減災日把“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作為主題,就是要引導人民群眾增強風險意識,動員各類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防範應對,將風險防控融入群眾生産生活,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風險、降低災害損失,促進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

  連日來,各地以多種形式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和應急演練活動,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自救避險能力。

  江西省進賢縣一所中學進行了一場地震逃生演練。演練模擬的是地震發生後,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有序從樓梯向下撤離,並按照預定路線,迅速疏散到事先指定的地點整隊。江西省進賢縣防震減災局局長張素萍介紹,防災減災要從孩子抓起,希望通過演練,讓大家了解學校的應急機制,熟悉應急程序,一旦遇到地震等突發事件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迅速撤離、安全逃生。張素萍説:“我們特別要從孩子抓起,而且這個活動還要進入社區、進入企業,進入社會各個層面,讓大家都來了解防震減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産安全。”

  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是提高人民群眾防災避險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有效舉措。

  在吉林省白城市的一處廢棄廠房,大火熊熊、濃煙四起。消防人員通過一場模擬真實情景的演練,向市民講解住宅樓發生火災時的自救逃生方法和被困人員的疏散營救措施。除了應急演練,近期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還邀請消防專家開展雲直播活動,依託科普驛站對社區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總工程師靳威表示:“消防部門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全民應對處置初期火災的能力。去年全國發生火災252000多起,傷亡1958人,教訓十分慘痛,其中很多都是人為造成的。我們要讓消防安全意識紮根在百姓心中。”

  根據部署,應急管理部今年將重點普及洪澇、颱風、地震、森林草原火災這些災害知識和防範應對技能,聚焦城鄉社區、學校、醫院、福利院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建築工地、旅遊景區、機場碼頭、城鎮燃氣、地下管網等重要工程設施,進行風險隱患的排查和治理。陳勝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有更多的人能參與到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陳勝表示:“通過宣傳普及各類防災避險知識、技能,提高居民的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通過組織群眾排查和識別身邊的風險隱患,幫助群眾緊急情況下迅速避災避險,減輕傷亡和損失,通過開展培訓和實戰性演練,檢驗隊伍、磨合機制,推動完善災害防範應對預案、力量物資和工作機制。”

  去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1998年以來最嚴重洪澇災害雙重衝擊,我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為591人,與近5年均值相比下降了52.6%,倒塌房屋數量也下降了47%。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這些數字都體現了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斷推進,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陳勝表示,今後還將積極推進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公眾主動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陳勝説:“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機制、豐富載體形式,推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築牢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