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姬燁、汪涌)為確保實現北京冬奧會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申辦承諾,北京冬奧組委7日在首鋼辦公區召開北京冬奧會碳中和工作方案論證會。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潘家華等多位生態環境及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專家學者,就北京冬奧會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減排措施及成效、碳中和工作路徑等問題進行研討論證。
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是重要的申辦承諾。北京冬奧組委于2019年發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低碳方案》),從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北京冬奧組委率先行動4個方面提出了18項碳減排措施。在此基礎上還提出林業固碳、涉奧企業自主行動、碳普惠等碳補償措施。
按照《低碳方案》要求,各方積極推動碳減排措施的實施。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2008年奧運會遺産,通過對比賽場地、照明設備、功能房間等改造,創造性地實現了“水冰轉換”“陸冰轉換”,既避免了新建場館帶來的碳排放,又為賽後多項目廣泛應用、多業態經營奠定了基礎。
北京冬奧村、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速滑館有效節約施工空間,減少了拆改帶來的建材浪費、能源消耗。其中,國家速滑館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結構屋面,有效降低了建築物挑高,節約建材用量的同時減少了室內空間以及由此帶來的能源消耗。北京冬奧村綜合診所、延慶冬奧村D6組團、五棵松冰球訓練館共計建成近5萬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築示範工程。
北京冬奧會四個冰上項目場館在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不僅減少了傳統製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且大幅降低製冷系統能耗,製冷過程中産生的大量高品質餘熱可回收再利用,滿足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能源需求。而依託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和適用於北京冬奧會的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北京冬奧會將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由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
北京冬奧會賽時將鼓勵觀眾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賽區之間優先選擇鐵路出行。結合京冀兩地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優勢,賽事舉辦期間計劃用於賽事服務的客運車輛基本使用新能源。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碳補償措施也取得積極進展。北京市政府和張家口市政府分別做好百萬畝平原造林和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工程,已委託專業機構開展林業碳匯量的監測與核證工作,于2021年底前將産生的碳匯量捐贈給北京冬奧組委,用以中和北京冬奧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此外,北京冬奧組委于2020年發佈“低碳冬奧”微信小程序,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記錄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軌跡,鼓勵和引導社會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