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烈日當空,為何還會出現大洪水?專家詳解

2020-08-20 08:40:00來源:央視網

  

  

  從千廝門大橋上看洪水圍困洪崖洞。 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攝

  

  19日,洪水漫上嘉濱路大溪溝、黃花園到洪崖洞路段,單軌2號線列車行駛在“水上”。 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攝

  8月18日-20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陸續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預計今日上午11時寸灘水文站將出現自1939年建站以來的最高洪水位。

  8月18日,我市啟動有記錄以來首次防汛Ⅰ級應急響應。

  近日,重慶烈日當空,為何還會出現大洪水?中心城區兩江四岸為何持續出現高水位,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意味著什麼?昨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專訪了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專家。

  洪水如何形成

  降雨量大、洪水前後疊加、多流匯集

  “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洪水,有幾方面的原因。”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專家王世平介紹,一是因為上遊區域的降雨量大,重慶本地雖無大的降雨,很多地方甚至還在高溫伏旱。但與我市相鄰的四川,自8月11日8時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以來,僅用8天時間就升到I級防汛應急響應。

  同時,四川境內長江流域岷江、沱江、嘉陵江幹流和支流涪江持續出現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雨中心主要位於涪江中上遊、嘉陵江幹流上遊、沱江和岷江。截至18日20時,本輪降雨過程最大累積雨量為涪江北川站552.5mm,最大日雨量為15日沱江漢王場站289.5mm。

  連續強降雨致多條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出現歷史排位性洪峰流量,其中岷江高場站刷新歷史洪峰流量極值。

  王世平介紹,第二個原因是兩場洪水過程前後疊加,在長江2020年第4號洪峰剛過去兩天,洪水過程尚未結束的情況下,第5號洪水已在長江上遊形成。嘉陵江磁器口站、長江菜園壩站水位尚未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長江寸灘站回落至警戒水位僅10小時,水位再次回漲,河道底水高。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前水還沒有走完,後水又來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多流匯集。”

  王世平説,重慶中心城區位於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和三峽庫區尾部,長江流域上遊岷江、沱江匯入長江後由西南向東北橫貫重慶中心城區,嘉陵江流域上遊涪江、渠江于我市合川匯入嘉陵江後,從北向南在重慶朝天門與長江匯合。本輪過程受嘉陵江2號洪水和長江5號洪水疊加影響,而且長江第5號洪水峰高量大、峰型寬胖。

  重慶防洪意義重大

  要為中下游防洪保安

  重慶地處長江中上遊地區,是一座“山水之城”,山地佔76%,丘陵佔22%,山洪災害防治區面積大;境內水系稠密,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河流有553條、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條;80%城鎮依山傍水而建。同時,重慶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降雨充沛,年降水量1000-1200mm,降雨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降雨量佔全年的60%-85%。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使得重慶洪澇災害頻發,防汛壓力巨大。

  “可以説,重慶是長江中上遊和下游防洪保安的關鍵節點。”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處處長成家英介紹,長江上遊的來水要在重慶匯集,重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既要為長江中下游防洪保安,減輕防洪壓力,也要承擔長江上遊過境洪水帶來的壓力。

  成家英説,重慶存在部分防洪薄弱區域,往往都是水來人退、水退人進,一遇漲水的情況就必須要撤離、搬遷,這也是全面防禦洪旱災害的難點。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陳翔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