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幹就讓誰幹!政府工作報告中“揭榜挂帥”釋放的創新信號

2020-05-27 14:20:00來源:新華網

   一句“揭榜挂帥”,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平添幾分豪氣。

   在談到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時,報告指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誰能幹就讓誰幹”。

   話説得夠白,釋放的信號也很清晰,就是要千方百計把創新能力搞上去。

   信號一:促競爭, 以市場激發活力

   “中國號”經濟巨輪的“燃料”供給,越來越倚仗科技創新。隨著國際形勢變化,我國部分産業鏈供應鏈受到擠壓,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一邊是“望眼欲穿”,另一邊就不能按部就班。

   “‘揭榜挂帥’要以重大需求為引導,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樊傑説。

   重點攻關既集中力量又加大競爭?二者其實並不衝突。相反,用好市場優勢,往往配置出更高效的攻關團隊。

   張榜競標後,技術突破加快,成本隨之下降——科技界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一些傳統上由大院、大所、大企業“包圓兒”的項目,引入民營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競爭後,更是産生鯰魚效應,提升整體創新活力。

   “揭榜挂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肯定了這一趨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説,這是理念上的重大革新。全球創新競爭如此激烈,傳統的科研管理方式必須有所回應,“揭榜挂帥”是一個小切口,但有望推動建立一個更開放的創新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説,英雄不問出處,打破重點項目對參與者的身份限制,吸納全社會有能力的機構和人才參與攻關,不僅提升創新效率,也將培育一批技術尖子和産業尖兵。

   信號二:放手腳,讓“能者”有責有權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

   但科學家的手腳,被繁文縟節捆了很久。進一步解開束縛,方能人盡其才。

   “揭榜挂帥”,讓“能者”脫穎而出是第一步,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是接下來不可少的制度保障。

   “要營造讓‘帥’能做主、能調動團隊積極性的環境。”樊傑説。

   當然,放權不是放任。從開始的設榜、選帥,到中間的監督,再到最後“論功行賞”,都需要完整的系統設計和精細的機制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説,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要選出真正有能力、有意願、有時間的領軍人物,讓揭榜的人不僅“能幹”,還要“能把事情幹好”。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科學院合作發展處副處長鄧大玉説,配套出臺保障機制和考核機制,讓挂“帥”的揭榜者心無旁騖、放手去幹,幹得好有獎,幹得差要罰,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政策效果。

   信號三:領風氣,創新“只爭朝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思想解放帶來的創新大潮,創造了一系列中國奇跡。

   疫情影響下,經濟增長呼喚更多動能,改革創新的需求愈發迫切。作為智慧凝聚的高地,科技界當領風氣之先。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沈泉看來,“誰能幹就讓誰幹”表現出國家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破除論資排輩“老框框”,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決心。

   “從頂層開始營造科研領域風清氣正的環境,有利於提高科研和創新效率,對全社會開展創新、創業、創造活動將産生深遠影響。”沈泉説。

   不等待觀望,不亦步亦趨,拿出“只爭朝夕”的勁頭。互聯網時代的“眾包”、青年熱衷的“斜杠”,正轟轟烈烈助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已經在一個重大項目攻關中“揭榜挂帥”。他坦言,責任巨大,壓力巨大。

   但這種壓力中,也正在匯聚著中國創新的巨大動力。(記者董瑞豐、張泉、溫競華、徐海濤、周琳)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