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的“臺前幕後”:如何做到“百問不倒”

2020-01-15 10:1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中新社發 劉震 攝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博14日發佈文章,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臺前幕後”工作進行了解答。

  問題一: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如何向身邊的朋友宣傳大國外交呢?

  答: 從這個問題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你對中國外交的關注和關心。我們會向你這樣建議:

  首先,關注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微微一抖”賬號,因為這兒是了解中國外交政策和立場態度的權威平臺。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説,熟悉政策是講好中國外交故事的第一步。

  接下來,宣傳大國外交不必追求“高大上”,可以多講講一些平凡人的小故事和動人小瞬間,也許更能打動人。而當你身處異國他鄉時,你就成為了中國。你的一言一行將決定外國人對中國的感受和印象。你的真誠、友善、包容和靠譜,也許就是對中國故事最樸實、也最獨特的宣傳。

  問題二:請問發言人發佈會前做哪些準備,發言人怎麼準備可以保證所有被問到的問題都知道答案呢?

  答: 發言人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關鍵在於要全面熟悉情況、準確把握政策。只有了然于胸,才能應答如流。正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但完成一場記者會僅僅靠發言人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站在幕後的是“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團隊。發言人每天都要和這個團隊共同討論研究當天的熱點輿情,設想記者可能的提問角度並且認真準備好每一條答問口徑。我們不能保證全覆蓋,但我們一直在全力以赴。此外,外交部其他各司局以及其他部委也是我們的強大後盾。正是發言人及其背後團隊和整體機制的高效運轉,才能確保發言人在前臺“百問不倒”。

  問題三:如果發佈會現場出現了預料之外的問題一般怎麼回答?

  答: 記者會上難免會出現意料不到的問題。問題可能是陌生的,新聞可能是剛剛發生的,但中國外交的政策、立場和原則是一以貫之的。把握住這一點,就能隨機應變、化險為夷。當然,對於一些確實不了解的具體情況,發言人也會坦率承認,並且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進行了解核實、及時答覆記者朋友。

  問題四:發言人站在臺上會緊張嗎?有什麼舒緩緊張和壓力的竅門嗎?

  答: 有人説發言人的工作是在“走鋼絲”,走鋼絲的時候怎麼可能完全不緊張呢?但保持適度的緊張感未嘗不是完成好一場記者會的積極因素。

  會前,發言人會做最充分準備。上臺後,就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真誠溝通,努力回答好每一個問題。

  當然,應對緊張的最大“法寶”是自信。堅信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事業是正義的,主張是正當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信心,對中國外交方針政策充滿信心,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理解充滿信心。做到上述這些,發言人面對記者就能坦然淡定、進退有據、應對自如。

  問題五:發言人講臺上有什麼?會有小電腦或者提詞器嗎?回答問題的時候低頭是在看什麼呢?

  答: 發言人的講臺上沒有電腦或提詞器,只有一支筆、一杯水和幾張紙。發言人上臺時會帶上自己的“大本”根據記者的具體問題查閱資料,以便需要時可以查閱必要的資料,保證回答準確、權威。

  問題六:記者會是會回答所有記者提問,還是選取幾個有代表意義的問題呢?記者會有時間限制嗎?

  答: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沒有任何時間或問題限制,發言人會一一回答在場記者提出的所有問題,直到記者們沒有任何問題為止。

  問題七:各位發辦的小編們平時加班多嗎?在發佈會以外的時間會做什麼工作呢?

  答: 996還是007?我們沒有計算過。小編和“發小”們一樣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問題八:發佈會現場有翻譯嗎?求露臉。

  答: 為確保在場的外國記者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答問內容,每場例行記者會都會有一位高翻小姐姐進行同聲傳譯。頗受“發小”們喜愛的例行記者會英語實錄也是翻譯小姐姐們根據現場答問情況整理的。

  問題九:成為一名外交官需要哪些素質?求發言人分享學生時代的故事。

  答: 外交官首先必須忠誠、使命、奉獻。這也是發言人最基本的素質。當然,發言人還需要會外語,善溝通。另外,也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

  至於發言人學生時代的故事,希望今後能有機會請他們當面與你交流分享哦。

  問題十:外交官平時通過什麼渠道給自己及時充電?

  答: 外交部有一句口號:“愛外交、會生活”。“愛外交”體現的是工作態度,表現為外交人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會生活”則是一種人生智慧,要求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求平衡,不斷豐滿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外交人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我們的足跡越遠,視野就越開闊;思考得越多,人生就越豐富。對了,經常進行體育鍛鍊也是必不可少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是外交人的共同目標哦。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