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在“全民拍”爆料網絡心理諮詢亂象 專家提醒不規範的治療會延誤病情

2021-05-28 20:07:00來源:新華網

  “網絡平臺上‘心理諮詢師’的疏導能讓重度抑鬱症患者痊癒”,如此聳人聽聞的言論竟來自時下流行的網絡傾訴平臺。日前,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欄目依託網友上傳線索,梳理當前在網絡傾訴平臺存在的種種尋求心理諮詢不成反被“坑”的經歷,希望尋求幫助的你不再遇“坑”。

  據爆料人反映,自己曾在醫院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靠藥物治療。然而,她在松果傾訴平臺傾訴時,一名“諮詢師”表示,抑鬱症不用就醫、吃藥,依靠心理疏導能夠治愈。她相信了對方,並支付了高額諮詢費,病情非但沒有緩解,還愈發嚴重。無奈之下,她又去了醫院,經過一年多的系統治療最終痊癒。“身邊很多病友也曾使用類似的諮詢平臺,但收效甚微。”

  “所謂的‘疏導’和醫學上的心理治療不是一個概念,心理治療是一個遵循循證醫學原則、具有嚴謹治療流程的治療方式。”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薛冰説,“從抑鬱症診療的角度來看,輕信所謂‘疏導’能治愈抑鬱症,會延誤治療。不規範的心理治療甚至會帶來心理傷害,加重病情。”

  與爆料人有相似遭遇的人還有很多,記者在知乎、豆瓣等社交平臺發現,不少網友本想借助網絡平臺“吐槽”、求助,結果反“被坑”。

  ——傾訴效果難服眾。在知乎上關於“心理諮詢”的問答中,一名網友説,自己從松果傾訴上找了一位“傾聽者”,對方聲稱是“持證上崗”的心理諮詢師。購買了幾次服務後,二人加了微信。“傾聽者”提出,每月向其支付300元,對方將提供長期疏導服務。然而,繳費後,對方卻對承諾只字不提;電話溝通時,也只言片語地敷衍。

  ——收費亂象難維權。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線上有償式傾訴服務軟體聲稱可以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收取高價諮詢費。“15分鐘的諮詢,收費二三百元,但可提供的諮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一位受訪消費者説。

  “面對線上傾訴服務軟體缺乏資質、收費不合理等問題,用戶有權向相關機構投訴。若用戶因諮詢而被誤導,耽誤病情或受到其他損害,也有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相關規定尋求民事救濟。”北京金理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韓冰説。

  ——從業者資質難認定。“松果傾訴平臺上很多傾聽者聲稱自己有各種各樣資質,但卻無法拿出相應的證書。”一位網友説。記者了解到,不少線上有償式傾訴平臺從業者的就業門檻低,更有平臺先吸納不具備心理諮詢資質的人員就業,再通過線上授課等方式,讓從業者考取一些所謂的專業證書,然後在網上開展心理諮詢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證書的含金量有待考量,他們能否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更有待商榷。“若大眾確需通過網絡應用尋求心理疏導、釋放壓力,可以在下載相關軟體應用前,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該開發商的資質、涉訴情況,再衡量此軟體應用是否值得信任。”韓冰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心理諮詢人員發現接受諮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本法規定的醫療機構就診。”據韓冰介紹,傾聽者即使確為心理諮詢人員,面對抑鬱症等精神障礙,也應當建議患者就醫。對於平臺,則應從更高層面規範運營、加強監管,對平臺虛假宣傳、傾聽者誤導消費者等行為追究其相應責任。

  “網絡上心理諮詢機構的不斷增加反映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大,線上心理健康服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黃薛冰表示,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應進一步加強行業規範化監管,對從業者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並提供規範化培訓。

  當個人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有疑惑時,黃薛冰建議,要去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臨床心理科確診,輕信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可能會導致漏診、誤診或過度診斷。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