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將“冷門絕學”數字化、智慧化 提升中國書寫影響力

2021-05-28 14:3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開發多種出土文字智慧圖像識別系統、創建智慧型古文字數字平臺、消除了不識之字數據庫檢索查詢盲點……記者28日獲悉,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後簡稱“文字中心”)運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開展“冷門絕學”專業的學科交叉研究,並致力於拓展該研究的國際合作協同創新。

  在當日舉行的“華東師範大學‘冷門絕學’專業‘新文科’建設成果發佈會”上記者了解到,文字中心成功研發“智慧型中國文字數字平臺”系列數據庫,致力將古文字及歷代出土實物文字資料的數字化。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啟動,文字中心的相關建設多次取得海內外首創性突破成果。

  “刺史”的“刺”,顏正卿為什麼寫成“”?在“智慧檢索中國文字數據庫”中,人們找到了答案。原來,當時的“刺”大概率寫成“”,而這個“”中的“夾”,就是“朿”的自秦漢以後文字變形。而“朿”字之形,則取象于“樹木的刺芒”就是先秦時代的“刺”。

  華東師大方面當日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文字中心相繼開發了多種出土文字智慧圖像識別系統,並完成圖像識別工具與數據庫的有效結合,創建了智慧型古文字數字平臺。對古文字圖像識別而言,該平臺營造了理想的“樣本庫”。

  相關系統消除了不識之字數據庫檢索查詢盲點,大大提升了數據庫的社會服務功能;消除圖像載體材料的計算機自動識別盲點,營造了古文字資料大數據生成和機器學習的環境,為各種研究專題的智慧化手段介入創造了條件。

  據了解,除了用圖像識別技術將中國文字數字平臺提升到“智慧化”級別以外,該數字平臺還具有多項創新功能:各斷代各類型出土實物文字資料的全覆蓋;全字符檢索查詢的突破;多層次深度加工並形成專題性數據庫系列。

  據了解,“智慧型中國文字數字平臺”所包含的文字材料覆蓋了自殷商甲骨到明清文字整個漢字發展史的各種時段的各種類型;先秦部分,基本囊括目前已公佈的資料;匯集了先秦以後各時段主要代表性材料,堪稱電子版“字海”。

  文字中心方面表示,構建國際化的世界表意文字文化研究合作體系和中國文字文化話語有效傳播體系,是中國文字研究新文科建設實際需要。多層級平臺互相配合,架構中國文字文化學術世界話語有效傳播體系,共同帶動以漢字為代表的世界表意文字文化研究國際化推廣和發展,中國書寫的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真正將中國文字文化學術話語權落到實處。(完)(記者 陳靜)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