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冰絲帶”(開局之年幹起來)

2021-03-24 15:45:00來源:海外網

圖為3月22日,馮剛帶著員工在為“冰絲帶”賽道灑水。記者 賀 勇攝

  【開欄的話】

  又到春暖花開時。神州大地生機蓬勃,各行各業熱氣騰騰。

  今年中國兩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眼下,從北京的冬奧場館到浙江的外貿車間,從黑龍江的遼闊農場到大灣區的建設工地,從“中華水塔”的雪山冰川到“蔬菜之鄉”的滿目大棚,不同地方、不同領域的中國人都在凝心聚力,真抓實幹。近日,本報記者分赴東西南北中採訪,處處感受到人們幹事創業的激情和自信。本報今起推出“開局之年幹起來”系列報道,生動展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新氣象、新風貌,與海內外讀者分享來自一線、充滿活力的中國故事。

  這個春天,讓我們一起幹起來!

  3月21日,站在30多米高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穹頂,“95後”川妹子程詩雅有點腿軟。

  爬過長長的直梯,又矮身在1米高的甬道裏走了好久,她來到安放燈光等設施的狹窄馬道,像是拍了一場動作電影。直到看見下方那塊潔白的巨大冰面,她才找著了熟悉的感覺。

  尤其是主席臺右前側那塊冰面!她和同事曾無數次設想,怎麼在那兒創造出美到炫目的光影空間。反復推演後,他們決定在空中架設4台投影儀,將1部充滿中國元素的短視頻投射到冰面。4月初,冬奧賽前最重要的測試活動將展開。這次“犯險而上”,就是為了趕在測試活動前確定投影儀的位置。

  程詩雅是北京冬奧組委體育展示團隊的一員。冬奧期間“冰絲帶”的音樂、燈光、投影、現場播報、娛樂互動,由這群年輕人扛。“測試活動中投影面積不會太大,但也寄託著我們的夢想。畢竟,這是‘冰絲帶’的開場戲,必須美美噠!”程詩雅説。

  此刻,比程詩雅大1歲的劉源潔,正在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辦公室裏推敲測試活動的時間表。由北京國資公司等投資建設的“冰絲帶”是冬奧標誌性場館,承擔賽事多,要協調的事情更多。

  運動員上午10時到速滑館訓練,各團隊工作人員何時到崗?“場館提前4小時,早晨6時開門;餐飲團隊7時開始供餐,6時必須到位;交通團隊要把志願者等工作人員接到場館,必須在5時前做好車輛調度……”運行主管劉源潔工作節奏快,語速也快。

  賽事技術、基礎設施、電力保障、疫情防控等,都要在測試活動中進行檢驗。劉源潔和同事也要按照競賽日程來調整每天的運行時間。這支年輕團隊,人人腦子裏都有一座精準的時鐘。春節後,團隊放棄週末休息,全力以赴迎接4月初的測試活動。

  在“冰絲帶”忙碌的追夢人裏,馮剛可能是最難找也最好找的人。

  作為國家速滑館規劃發展部副經理,馮剛穿梭于地上到地下的各個角落,手機常沒信號。可只要守在賽道旁,準能“逮”到走進場館檢查冰面的他。

  “冰絲帶”裏的這塊冰,可不簡單!剛開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專家建議“冰絲帶”採用國際慣用的環保制冰技術,但中國最終選擇了技術更先進、能耗更低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如果成功,一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種了120多萬棵樹。

  44歲的馮剛有十幾年冰場施工經驗,大大小小的冰面制了不少。可在1.2萬平方米這麼大的冰面上用二氧化碳技術制冰,在冬奧史上是第一次。幹得了嗎?馮剛就一句話:“咱中國人,肯定行!”

  一遍遍修改方案,一遍遍檢查設備,一遍遍完善細節。為了確保制冰成功,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加拿大制冰專家馬克麥瑟同中國制冰師合作。磨合幾次後,馬克很滿意,目前整個冰面溫度非常理想,這非常利於運動員滑出好成績。

  今年1月,“冰絲帶”完成首次制冰。前速度滑冰世界冠軍王北星披掛上場、英姿颯爽,一圈下來,她豎起了大拇指。場邊,馬克用中國夥伴送的玉石印章在宣紙上留下自己名字。

  新一輪制冰開始了,馮剛每天都要檢查冰場的厚度、溫度、平整度。重復,不斷重復,不厭其煩地重復。眼見冰面越來越厚,接近2.5厘米的目標,馮剛心裏有了底。

  北京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好消息越來越多。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且100%使用綠色電力,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場館團隊全部組建,賽會志願者報名人數突破100萬。

  不僅“冰絲帶”,還有“雪如意”“水晶鞋”……在每個冬奧場館、奧運村,成千上萬像馮剛、劉源潔、程詩雅一樣的中國冬奧人,正日復一日地加緊幹。他們有同一個夢想:向世界奉獻一屆最好的冬奧,簡約、安全、精彩!

  “在我製作的冰面上,要是能多出幾個新的世界紀錄,那才叫過癮呢!”黝黑敦實的馮剛咧嘴樂了。(記者 劉 賀 勇 楊 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24日 第 01 版)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