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大學開婚戀教育課,能幫學生“更懂愛情”嗎?

2021-03-10 10:19:00來源:新京報

  多所大學開婚戀教育課:幫助學生更懂愛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于欣偉呼籲,構建和完善高校婚戀教育體系,建議將婚戀教育設為高校學生必修課。

  此前,婚戀教育已經以選修課、專題講座等形式陸續出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高校裏。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楊麗表示,“不知道怎麼愛,缺乏愛的能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在高校開設“戀愛課”,有助於“幫助他們更懂愛。”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許燕教授表示,高校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已將婚戀問題納為章節,是否將婚戀教育設為必修課還有待商榷。

  多所高校開設婚戀教育課

  天津大學自2015年秋季學期起開設“戀愛學理論與實踐”選修課程。授課教師有法學專業教師、學生心理中心的教師、學生輔導員、媒體情感欄目的主持人等。

  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楊麗表示,“不知道怎麼愛,缺乏愛的能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面臨的突出問題。而大學時期恰恰是青年“練愛”的重要時間段,通過在高校開設“戀愛課”,有助於強化青年對情感生活的尊重、誠信和責任意識,“幫助他們更懂愛。”

  2020年春季學期天津大學又增設“戀愛心理學”選修課程,學生人數限制為150人,首次在選課系統上線就達到爆滿狀態。

  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教師、“戀愛心理學”主講教師王小玲介紹,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學生由此學習一些戀愛心理知識,樹立自己正確的戀愛觀,掌握經營親密關係的秘訣,“我們的學生需要提升識別愛、表達愛、維護愛,以及應對失戀的能力。”

  在山東一高校內開設愛情課的范老師同樣表示,在十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她發現,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不僅僅是異性;除此之外,影響學生婚戀觀的因素有很多,需要進行引導,“比如原生家庭會影響學生的婚戀觀,經歷失戀也會影響他們對愛的理解,所以我們有很多學生容易深陷失戀的苦痛,很難恢復,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

  也是在2015年,范老師在學校裏成立了情感教育工作室,並開設了全校第一個情感類通選課程“愛情與婚姻”,試圖通過這些渠道讓學生了解愛情。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已明確提出,要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強化青年對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

  學生課後反饋:是上課,更是成長

  范老師介紹,開設愛情課的初衷是因為一名女生,“她在與男朋友的戀愛關係中一直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男友花她的錢、約會別的女孩子都會使她感覺她自己很差。”這名女生讓她意識到大學校園情感教育的缺失。

  通過情感教育工作室和愛情課,范老師遇到了許多男生女生來諮詢各式各樣的感情困惑,“我想讓我的學生知道‘什麼是愛情’、‘如何處理失戀後的傷痛’、‘真正的愛情應該是自己愛自己’,我想我做到了。”

  在范老師幫助下走出陰霾的同學曾寫給她一段話:您一遍遍在海灘上種下花兒來,雖然未必成功,但種下那一刻心生歡喜。

  天津大學“戀愛心理學”主講教師王小玲也收到過多位同學的課後反饋。有女同學表示,“戀愛心理學”是上課,更是成長,“從回避戀愛到正視戀愛,再到憧憬戀愛,每次課我都在一點一點地蛻變。”也有男同學稱,他從困于自己的心結之中不能釋懷,到可以開導身邊的朋友坦然面對失戀,“在這期間,我的心靈由脆弱一步步地堅固,堅固到能夠笑著對過去問好,再一步步地柔軟,柔軟到能夠將一顆受傷的心緩緩地包圍住。”

  專家:是否將婚戀教育設為必修課有待商榷

  對於是否應該將婚戀教育設為必修課的探討,范老師稱,戀愛本身就是個人選擇,戀愛課程也應當保留學生的選擇權,可以在高校中仍以選修課的方式存在。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許燕教授表示,全校必修課是指全校學生都必須修習的課程,其中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已將婚戀問題納為章節,而是否將婚戀教育設為必修課仍有待商榷。

  許燕教授稱,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設置需要考慮其內容的精華性,若將婚戀教育設置為必修課則會剝奪學生的自主性,可以以選修課、講座的形式存在,設置為必修課仍需進行各方面的綜合考慮。

  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