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冠二次感染病例帶來哪些防疫啟示

2020-08-27 09:01:00來源:央視網
    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後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遊返港後再次確診。康復後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並不是常規事件,沒必要過度擔憂,該病例的意義在於幫助科研人員更深入了解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

  不同於此前報告的“復陽”病例,新報告的重復感染病例首次提供了新冠康復患者可能再度感染的確鑿證據。

  “復陽”是指新冠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後又出現核酸檢測陽性。專家認為,這類病例用“再檢出”描述可能更準確,患者體內病毒並未真正消除,雖然上呼吸道咽拭子取樣檢測不到病毒,但病毒還存在於體內。此外,核酸檢測試劑靈敏度不夠也可能帶來“假陰性”結果。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香港瑪麗醫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國際傳染病學權威雜誌《臨床傳染病》25日刊發的最新研究中報告説,這名重復感染者第二次感染發生在首次感染後的第142天,對比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可以發現,它們分屬新冠病毒譜係不同分支,有20多個不同的核酸,並在9種蛋白質中存在氨基酸差異,證實患者是再次感染,而不是首次感染的病毒持續存在。

  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中國研究團隊6月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報告説,他們在重慶市進行的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兩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研究人員據此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可能再次被感染。新報告的重復感染病例證實了上述結論,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不會終身免疫。

  這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專家們表示,從人群水平來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極其罕見,也不會對通過接種疫苗實現免疫産生大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裏斯25日表示,目前全球2300多萬新冠確診病例中僅發現一例二次感染,表明這不是“常規事件”,否則會看到更多病例。美國《科學》雜誌官網24日刊發的一篇報道援引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安傑拉拉斯穆森的話説,這位二次感染患者可能是首次感染中沒有産生良好免疫反應的罕見案例,“我不認為這對疫苗和免疫力有大的影響”。

  科學家也曾在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觀察到二次感染現象。上述報道援引劍橋大學病毒學家夏洛特霍爾德克羅夫特的話介紹説,英國20世紀80年代開展的試驗顯示,一些人感染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一年後,可以被人為地再次感染。霍爾德克羅夫特説,多數病毒學者預計新冠病毒感染也會發生類似狀況,這更多是間隔多久發生的問題,而非是否發生的問題。英國的試驗還顯示,第一次感染時身體免疫反應不強的參與者更有可能被二次感染。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對媒體表示,新冠患者重復感染病毒的情況有多普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6個月內再次感染的情況非常罕見。已知人體對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免疫力會隨時間減弱,比如流感等,因此建議高風險人群每年都注射疫苗。

  還有科研人員從二次感染病例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據研究人員介紹,這名患者第二次感染時無症狀。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病毒免疫學家馬克斯利夫卡對《科學》雜誌説,這表明即使患者感染了與首次不同的毒株,他也受到免疫系統的保護。

  耶魯大學免疫學教授岩崎明子在社交媒體發表評論説:“(這名患者)二次感染是無症狀的,説明免疫系統的能力雖不足以抵禦再次感染,但仍然起到了保護人體免於患病的效果。”岩崎明子還強調,因為二次感染的存在,通過自然感染實現所謂“群體免疫”不太可能消除新冠病毒,實現群體免疫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參與記者:王麗麗、張家偉)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