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教你如何安心乘坐飛機

2020-04-28 17:29:00來源:央廣網

  即將進入五一假期、復工、複學期,很多旅客更關心在疫情期間乘機會不會容易感染病毒,狹小的客艙中需要做好哪些防護工作。這些旅客關心的熱點問題,合肥新橋機場一一進行了解答。

  1、飛機客艙是密閉空間,病毒會更容易傳播嗎?

  不會。雖然肉眼可見的客艙是密閉的,但實際是一個通風的環境。通常飛機發動機將外界的空氣吸入飛機,通過環境控制系統將空氣調節到適宜的空氣壓力和溫度後,從客艙頂部的供氣口流入客艙。在客艙中,氣流呈環狀,並從客艙側板底部的排氣隔柵排出,進入機身下部的再循環系統,與新鮮空氣混合後,再次進入客艙,其餘的空氣排出機外。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就會被完全更新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這種上下流動的空氣循環方式不僅可以保證客艙裏空氣新鮮,也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同時,客艙中的溫度一般會保持在22-24℃,濕度一般不大於15%,這樣的環境也大大降低了病毒的傳染性,對病毒的傳播起到了抑製作用。

   2、客艙裏的空氣質量如何?

  飛機均裝備了高效空氣過濾裝置。這種過濾裝置對於空氣中的微粒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與醫院使用的設備類似,它可以有效去除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病毒和細菌等,例如對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去除率可達到的99.9%。

  3、既然飛機的空氣循環系統這麼強大,在飛機上還用戴口罩嗎?

  需要。如果乘客在客艙裏打噴嚏,附近的空氣就會呈旋渦態反復打轉,然後才會從過濾器排出,所以附近的乘客還是會有感染的風險。同時,在到達的機場的途中以及在機場,都會有被傳染的可能,所以佩戴口罩尤為重要。

   4、前往機場途中需注意什麼?

  要確保旅途安全,首先要做好前往機場途中的防護措施,此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個人防護,不要忘記正確佩戴口罩,且儘量不要摘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家人開車送自己去機場,或者選擇打車前往,儘量不要選擇公交或者地鐵等出行方式。乘坐出租車時,首先要確保司機已經佩戴口罩,否則可以拒絕乘坐;途中可以將車窗適當開啟一點縫隙,確保車內空氣循環,另外,注意儘量不要觸碰車內其他物品。如果不得不選擇機場巴士或者地鐵等方式前往,需要加強防範意識,儘量乘坐人少的車次,同時與其他乘客保持一定距離。

   5、候機時需要注意什麼?

  到達機場後,在辦理值機和候機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到達機場後,您會遇上至少一次防疫檢查,在此需要提醒您,一定要配合防疫部門的工作,如果出現發燒、咳嗽症狀,需要聽從工作人員安排。辦理值機手續時,儘量選擇自助值機,辦理完成後及時洗手;如果需要辦理托運的,則選擇排隊人數較少的窗口辦理,同時注意保持與其他人的距離。到達候機廳後應該選擇一個人少的地方候機,如果人員較多,則儘量保持與其他人的距離,至少1米以上。不要隨意摘下口罩,在候機廳儘量不要吃喝東西,另外儘量固定坐在一個位置,不要隨意走動。可以隨身攜帶含酒精的消毒濕巾,在候機廳儘量不要觸碰公用設施和物品,如果觸碰後可使用消毒濕巾進行消毒,同時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和觸碰口鼻部位。

   6、進入飛機機艙後需要注意什麼?

  飛機在設計時已經考慮了運行過程中的通風要求。飛機客艙每2到3分鐘就會置換一次空氣,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機艙中空氣流動方向基本上是垂直而非前後流動。另外,飛機上的高效過濾器,能有效捕獲0.003-10微米的顆粒。空氣循環系統和過濾功能可大大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性,而且根據相關要求,飛機機艙內會定期消毒。所以機艙內基本是安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登機時可能還會有體溫檢測等防疫檢查,請您一定配合工作人員的工作,這也是對您本人的安全負責。2、乘坐飛機期間,除了需要服從相關規定以外,也別忘了佩戴口罩,同時盡可能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3、乘機期間,儘量不要吃喝東西,如果一定要進食,儘量尋找人少的地方,並儘量減少用餐時間,飲水則需要注意不要與其他人正面相對,飲完水後迅速戴好口罩。4、儘量不要使用公用洗手間,如果需要使用,建議自備紙巾,使用馬桶前,首先沖洗一遍,然後檢查馬桶清潔度,可使用消毒濕巾擦拭馬桶圈;方便後,記得使用肥皂洗手。

   7.合肥機場目前的防控措施(包括地面交通、航站樓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合肥機場加強體溫檢測和防疫消殺,在航站樓、貨站等處設置12個監測點,做到應控盡控、不漏一人,針對輸入性人員處置,設置境外中轉來肥旅客等候區、專門停泊機位和旅客進站專用路線,加強人員引導,三是加強內部防控,關注內部員工的安全防護,做好排查登記、上崗測溫、隔離觀察等工作。疫情期間,合肥機場保持0感染,無一例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也有力證明航空運輸的安全性。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