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不雨,台灣中南部用水告急

2021-02-19 08:16: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正月初七,恰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對於春耕來説,這是很重要的節氣。然而,乾旱許久的台灣中南部還盼不到降雨,多座水庫的蓄水率探底,只剩不到20%。臺相關部門已啟動減量供水等應急措施,要求用水大戶配合節水。氣象部門預測顯示,想要舒緩旱象,則至少得等到五六月梅雨季開始後,這波旱情恐不易消退。

 

  加大節水力道

  臺水利部門最新數據顯示,新竹縣以南已有9座主要水庫蓄水率不到20%。台灣最大水庫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率僅15%(蓄水量7602萬噸),新竹寶山第二水庫蓄水率16.7%(蓄水量514萬噸),苗栗永和山水庫16.2%(蓄水量484萬噸),霧社水庫蓄水率10.9%(蓄水量407萬噸),位於台南市的白河水庫有效蓄水率更是只剩0.3%(蓄水量2噸),幾近乾涸。

  鋻於中南部多地水情告急,臺相關部門決定,自2月25日起,嘉義及台南將開始啟動“減量供水”的橙燈。每月用水超過1000噸的用水大戶中,除醫療等特殊性質用戶外,非工業用水戶減供兩成、工業用戶減供5%到20%;游泳池、洗車、桑拿、水療業者及其他不亟需用水者也減供兩成;噴水池、沖洗街道等非必要用水,則全部停止供應。若春雨不至,下一步就是亮起“分區供水”的紅燈。

  同時,彰化、雲林、南投、高雄調整為“減壓供水”的黃燈,用水低峰及特定時段將降低管壓供水。在此之前,新竹、苗栗、台中都已經是“減量供水”橙燈,為加大節水力道,這3個縣市的工業用戶減供量將由7%提升至11%。

  各地開拓水源

  臺水利部門負責人賴建信表示,春節期間雖有少量降雨,但未能持續,各水庫集水區降雨僅約20至40毫米,對旱象改善有限,水情仍相當嚴峻。而且氣象預測顯示,6月份前台灣中南部降雨偏少幾率大,必須積極協調各項抗旱水源,比如視天候機動進行人工增雨、由河川引水、緊急海水淡化等。

  在新竹南寮所設的緊急海水淡化廠,第一階段機組已提早在1月27日完成,並開始産水每日3000噸,第二階段也將於2月底增加産水每日1萬噸,總計可增供應新竹地區每日1.3萬噸。

  跨區域水資源調度方面,台灣島第二大河高屏溪從去年9月起,在川流量尚豐沛時即啟動高雄北送支持台南每日10萬至20萬噸清水,累計支援約2460萬噸,間接讓南化水庫減少近30%的水量支出。近日高屏溪川流量降低,所有備援的地下水、東港溪原水前處理支持民生用水等也已相繼上場。同時,雲林支持嘉義每日10萬噸清水。

  業界憂心忡忡

  實際上,台灣中南部的旱情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發酵。主要原因是2020年全年台灣無颱風登陸,創下56年來的新紀錄,致使降水明顯不足。今春雨情也不樂觀,臺經濟部門提醒工業用水大戶提前準備,若未來供水量不足,就要考慮增加買水成本,甚至不能排除減單生産的可能性。

  島內産業界普遍擔心旱情看不到盡頭,影響工業生産和農業作業。以經營電子代工服務為主的新竹科學園區和以精密機械製造為主的中部科學園區等台灣製造重鎮,均在影響範圍內。若接下來再無降雨,節水要求力度恐會越來越大。

  農業方面,目前包括新竹苗栗及桃園地區,去年的二期稻作已經休耕。台南跟嘉義地區,今年一期稻作也已經休耕。高雄地區已視情況實施輪流灌溉,苦撐一期稻作不停灌。有“台灣美人腿”美譽的南投縣埔裏鎮筊白筍,恐怕也因水情嚴峻而減産。乾旱給台灣社會生産生活帶來的衝擊可見一斑。台當局呼籲民眾力行節水,共渡難關。

  汪靈犀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