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告別晚報 《聯合晚報》總編輯:收支無法平衡

2020-06-03 08:5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6月1日刊發出最後一期報紙後,台灣目前最後一份晚報——創刊已逾32年的《聯合晚報》于6月2日正式停刊。至此,台灣島內已無晚報發行。

  回應停刊一事,《聯合晚報》總編輯王茂臻表示,任何報紙都曾經有發行量非常輝煌的時期,現今傳統媒體,其實不只《聯合晚報》,各家報紙的發行量都在下滑。“對我們來説,現在報刊發行量已無法達到收支平衡,這也是我們考量的其中一個原因。”

  身為傳統紙媒的一部分,晚報在台灣曾因時代而誕生與輝煌,如今更因時代而走向消亡。

  1947年,台灣第一份中文晚報《自立晚報》創刊。1987年9月14日,該報記者李永得和徐璐繞道日本從東京到達上海,先後在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廈門、深圳進行新聞採訪,于9月27日經香港返臺。這是台灣報界記者38年來第一次到大陸採訪,為兩岸新聞交流破冰,一時間引起強烈反響。

  1988年,台灣解除報禁後,《聯合晚報》《中時晚報》陸續創刊,二者與《自立晚報》一併被稱為台灣的三大晚報。在互聯網尚未興起的年代,晚報成為提供迅速消息的來源。其時,晚報在股市收盤後發行,可報道當日的股市信息,廣受讀者青睞。隨著台灣股市上揚,晚報發行量也一度連創紀錄。

  然而,隨著電視新聞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逐漸變革,對時效要求升高,報紙銷量隨之逐年下滑,難以為繼。2001年《自立晚報》停刊,2005年《中時晚報》停刊。曾單日發行60萬份的《聯合晚報》也在新世紀逐漸走到下坡路。

  今年6月1日下午出刊的最後一份《聯合晚報》頭版,選用該報創刊以來11782篇頭條新聞的剪影圖,並打出“謝謝”兩字。對此,該報在公告中指出,因受讀者閱讀習慣改變、數字媒體發展和疫情等因素影響,決定終止發行。

  有前《聯合晚報》記者受訪表示,雖然已經離開媒體工作,但聽到還是感到遺憾與傷感。“身為晚報曾經的一員會覺得很光榮,也很感謝報社撐了這麼久。”

  不過,報紙的停刊並非意味《聯合晚報》采編團隊的工作停止。團隊正醞釀進行數字化轉型,強調未來不僅仍會提供讀者快速、正確的第一手實時新聞,也會報道以讀者為中心且具有厚度的重磅新聞。

  據台媒報道,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彭懷恩表示,紙媒經營困難眾所週知,報紙本身時效已經比不過互聯網,不太能承擔讀者對於新聞的要求,停刊是必然趨勢。

  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劉昌德則認為,除了媒體形態變遷外,網絡搜索引擎的出現也在掠奪傳統媒體的廣告份額。

  他解釋説,紙媒收益,有極大部分依賴廣告。但近年來,這些廣告份額都被搜索引擎與社交平臺瓜分。它們不負責産制信息內容,卻將第一手資料媒體賴以維生的廣告收益搶走,導致媒體無法生存。

  《聯合晚報》副總編輯林新輝發文指出,媒體環境快速變化已多年,很多傳統紙媒都面臨選擇:要維持持續衰退的紙媒印刷,抑或轉進已打好基礎的數字化時代。

  “紙媒熄燈,新聞不熄。”他以此8個字形容晚報的告別。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