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問題在哪?

2020-05-26 08:13:00來源:風傳媒

  24日,風傳媒刊出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的文章指出,首先要談的是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原罪感”。國民黨因為曾經採取“威權統治”,因此只要碰到民主兩個字,國民黨就有道德上的原罪感。

  國民黨對民進黨,是保守思維,是競爭思維,或者説,國民黨是在民主的框架內把“黨産會”民進黨當對手而已。反觀民進黨對國民黨,則是革命思維,是鬥爭思維,或者説,民進黨是把國民黨當敵人。

  民進黨爭取民主的真正目的是要打垮國民黨,民進黨並不在乎民主,卻拿民主來框住國民黨,打擊國民黨。例如在“政黨退出校園”,“政黨退出媒體”兩個口號之下,國民黨真的退出來,可民進黨立即補上了位置。

  國民黨把民進黨當對手,更怕被批評不民主,因此能夠容忍民進黨所有激進的作為,在“立法院”內容忍,在馬路上也容忍。民進黨視國民黨為敵人,為威脅,為危險的存在,因此根本不管民主的原則,不擇手段地將其打倒。

  其次,國民黨不只被民主框住,也被民進黨鼓吹的史觀牽著鼻子走,以致認同茫然、畏首畏尾,失去了建立戰略論述的見識與勇氣。在這個歷史詮釋權的戰場上,國民黨有如潰不成軍,棄甲而逃的戰士。

  馬英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這也反映在他執政八年期間的言行之上。例如在他任內,以民主綁住自己,他避談自己是中國人,避談統一,而且他感謝台灣人讓他這個“外人”當選大位,對課綱問題也沒有勇氣觸碰。簡單地説,凡是涉及認同與統“獨”爭議的,能避則避。

  也正因為如此,在他任內開啟的兩岸各種交流,都只成為戰術性的作為,而沒有戰略意義,最後甚至變成了負債。最可笑的是,國民黨常常把“中華民國憲法”挂在嘴上,但依“憲法”的規定,兩岸就是一個中國,統一就是“國家”的方向,可是國民黨從上至下都缺少捍衛“憲法”的勇氣,實際上,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只是把“中華民國憲法”當成一個偏安的護身符而已。

  現在雖然大環境不利於國民黨,但國民黨未來長空或長多,就看國民黨是否能夠突破民進黨的洗腦,以新的思維來調整自己的行動。首先,國民黨必須正面迎戰民進黨所營造的“外來政權”史觀、“壓迫”史觀、“親日”史觀、“台獨”史觀,這些史觀讓國民黨只能處於挨打的地位。喬治.奧威爾著名的小説《一九八四》中有一句名言:“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這句話説明了歷史詮釋權的重要性。國民黨至少在這一點上,要與民進黨平分秋色,否則又怎麼會有未來。

  台灣社會仍有不少不贊同民進黨史觀的歷史學者與文化人,但國民黨長期以來對於這些學者非常忽視,所謂智庫也是把精力放在眼前的政策性問題上,對於台灣史的研究並不重視,因此讓綠營幾乎掌握了歷史的創造與詮釋權。國民黨要理直氣壯,就必須有歷史研究做基礎,這是不能少的工作。

  其次,國民黨必須認清,既然自己是創建“中華民國的”政黨,更是“中華民國憲法”的主導者,兩岸統一就是黨的基因。就像你皮膚上的顏色一樣,是無法掩飾的,更遑論改變。

  國民黨既然反“台獨”,就要主張統一。國民黨受民進黨洗腦的影響,過去害怕“統一”兩個字,馬英九也説任內不談統一。然而,馬英九任內可以不和大陸談統一,但做為國民黨主席,不能不對“統一”建構具有未來性、發展性的論述與主張。國民黨實在不必怕“統一”這兩個字,因為“台獨”只有一種,統一的形式、條件與目標卻有多樣的組合與選擇,換言之,統一有很大的論述空間。國民黨當前的確有各種問題,但仍應發展一套對台灣最有利的統一論述,與民溝通,爭取支持。

  國民黨必須訓練與培養一群能夠論述溝通與辯論的人才,深入基層,就像打革命一樣,往下紮根,才有可能未來的開花結果。

  愈是困頓的時候,愈需要找到正確的戰略觀,也更需要戰略耐心來耕耘,否則即使機會來了,也只能徒呼負負。

編輯:高鶴溪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