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好不好喝要看醇厚度指標

2020-07-27 16:43:00來源:羊城晚報

  《專業咖啡師手冊》這本書中,曾將咖啡的醇厚度定義為:在口中感受的飲料的重量或飽滿度。可能很多人品味咖啡好壞時,正是以此來作為衡量標準的。醇厚度感覺越高的咖啡會被認為更好喝,但這究竟對不對,倒是見仁見智。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邱明華研究團隊,通過研究雲南出産的一種咖啡,提出定義咖啡品質的新標準。

  影響咖啡醇厚度的因素有很多種。除了咖啡豆品種本身的原因,後期的處理方法、烘焙程度、沖泡手法等都會或多或少地讓咖啡産生不同的醇厚度。比如採用水洗法處理的咖啡豆會表現出較細緻的口感,日曬處理法的咖啡豆會有更厚重與圓潤的口感,而處理咖啡果實時外層的果膠層保留得越多,其醇厚度也會越高。此外,烘焙的時間長短、用什麼樣的壺煮咖啡等都會影響咖啡的口感。咖啡醇厚度和酸度受烘焙度的影響最為明顯。

  隨著熱愛咖啡的人越來越多,咖啡的風味品質已開始出現一些具體的杯測技術體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杯測規程和風味指標,其中有十個指標,分別是香氣(幹香/濕香)、風味、余韻、酸度、醇厚度、乾淨度、一致性、甜度、均衡度和整體評價。

  但杯測結果還是會受品鑒師個人情緒和心理偏好的影響而出現偏差。而且烘焙咖啡豆中化學組成複雜,要一一闡明這些化學成分在咖啡感官杯測時的作用及標準度,仍是最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之一。

  中科院的研究團隊正是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核磁共振(NMR)和感官分析,最終闡明了不同烘焙程度的雲南咖啡豆的物理形態、主要化學成分和杯測得分的變化狀態。

  結果表明,雲南咖啡中葫蘆巴鹼、糖、蘋果酸、奎寧酸、γ-丁內酯和乙酸這些物質都可以作為新的烘烤標記物質。研究人員嘗試利用與雲南咖啡醇厚度相關度較高的11種化學成分構建出咖啡風味醇厚度得分的分析預測模型,從而可以通過一個具體的標準——主成分的含量標準,較好地預測評判咖啡風味品質的重要指標——醇厚度,並以此作為評判咖啡醇厚度的新方法。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