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期待獻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2021-06-07 15:42:00來源:國際在線

  作為“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黃建新先後執導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以及監製了《建軍大業》(業內稱為“建字三部曲”)。如今,黃建新懷著無限的敬意,用新作電影《1921》表達他對家國的理解。

電影《1921》

  主旋律電影藝術風格的合理化探索

  對於主旋律影片,黃建新有自己的獨特判斷與理解。他曾説:“拍革命歷史題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大事不虛’説的是大的歷史事件必須真實,不能虛構;‘小事不拘’是説可以用合理的戲劇手段,虛構方式,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精彩,和觀眾老百姓貼得更近,讓他們喜歡看。” 在即將到來的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黃建新將出任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對參賽影片進行評審。

電影《1921》

  真實記錄歷史 方能繼往開來

  據黃建新介紹,與10年前自己的“編年史”敘事電影《建黨偉業》相比,《1921》更加聚焦1921年這一年前後的史實,以上海為故事中心,輻射到全國各地甚至國際社會,力圖以“橫截面”的電影視角,高度濃縮地展現建黨歷程。

  對於這種在大歷史觀之下的微觀與中觀視角的探索,真實性是它的注解。黃建新表示,劇組選擇年齡相倣的演員來飾演歷史人物,力圖最大程度地貼近歷史,符合真實。為了讓演員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內在精神,導演、編劇閱讀了大量史料,並把人物傳記、歷史文檔等各種資料寄給演員,讓他們做好準備。“哪怕是一句臺詞、一個動作、一天的客串表演,我們都會一起認真討論,研究琢磨如何傳神準確地塑造好人物。”

  借助電影這種文化媒介的情感連接,《1921》既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又希望達成年輕一代與革命領袖的情感共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們希望這部電影能給更多年輕人提供一個回望百年征程、讀懂百年初心的機會。一百年前,一群和他們年齡相倣的青年,滿懷理想和壯志,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矢志改變中國的面貌,這是容易引發今天年輕人的共情與共鳴的”,黃建新如是説。

  在當下電影産業迅速升級、電影市場不斷擴容的今天,主旋律電影開始成為中國電影屏幕上的重要支柱。如何讓具備教育意義的史實擺脫説教的窠臼,展現給當下的觀眾,是所有主旋律電影創作團隊面對的考驗和現實之問。

  黃建新的答案是真實。唯有真實,才能有更強的代入感,在銀幕的背後,是無數人“求真務實”的艱苦努力。在電影開拍之前,上海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集黨史專家、上海城市文化史專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資深研究員等專業人士,與電影主創團隊一同召開多次劇本論證專題會議,結合最新黨史研究成果,披閱四載,增刪多次,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反復打磨人物性格,挖掘歷史細節,力求讓這段觀眾耳熟能詳的史實在銀幕上綻放新意。

  影片主創團隊的蒐集史料、勘景足跡更是遍佈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為了重現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城市文化風貌,劇組在街景中安裝了上萬個燈泡,甚至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以及博文女校等建築群。黃建新表示,打造“藝術的真實”就是為了以考古之匠心,成影壇之力作。

  “期待獻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當代人的精神展現,如何解讀歷史,折射出當代人的價值走向。“我們希望通過藝術創作,讓觀眾跟著電影一起‘回望初心’,繼續前進,最終為我們民族的復興添磚加瓦”黃建新説。(圖/文 陳東)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