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仲:露餡了!台灣被爆給五家美智庫送錢

2020-06-21 08:03:00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有熟悉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大陸學者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評論説,這一爆料證實民進黨當局長期打著學術交流的幌子,通過各種手段傳播“台獨”言論,服務其政治圖謀。 

  

“台灣金援智庫:無所不在但鮮為人知”——“美國瞭望”新聞網(The American Prospect)17日以此為題刊登長篇報道,揭露了台灣當局通過向美國5家大型智庫提供資助、促使其向美國決策層建言制定有利於民進黨當局外交政策的真相。文章發佈後在美國外交界引起震動,有熟悉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大陸學者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評論説,這一爆料證實民進黨當局長期打著學術交流的幌子,通過各種手段傳播“台獨”言論,服務其政治圖謀。

  

上述報道的作者是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民主外交政策計劃調研總監伊萊克裏夫頓(Eli Clifton)。文章稱,民進黨當局通過臺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向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美國進步中心、新美國安全中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哈德遜研究所提供資助,資助的有關信息被“深埋”在各智庫的年度報告中。

  

文章整理的數據顯示,這5家美國智庫中,CSIS從TECRO獲得的資金最多,超過50萬美元。布魯金斯學會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TECRO為其提供的資金在25萬至49.9999萬美元的區間內。美國進步中心發佈的2019年“年度榮譽榜”顯示,TECRO對其的捐款在5萬美元至9萬美元之間。此外,新美國安全中心在上一個會計年度從TECRO獲得的資金為10萬至24萬美元,哈德遜研究所在2018年獲得超過10萬美元。

  

上述總計超過百萬美元的“金援”顯然已經影響了上述智庫及其研究人員的態度。克裏夫頓的文章提到,布魯金斯學會學者何瑞恩( Ryan Hass)2019年12月為《台北時報》撰文,強調美國兩黨均應支持維護“美臺關係”,他今年2月在同一家媒體發表文章,敦促華盛頓和台北的決策者在“中美技術競爭”中“尋求達成美臺貿易協定”,以“應對台灣潛在的經濟風險。”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特雷弗薩頓在今年3月份的《華盛頓月刊》上發表專欄文章稱,加強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將有助民主自由,並在2019年9月發表題為“如何支持亞洲的民主與人權”報告時,向美國決策者就“如何堅定支持台灣”提供直接建議。而新美國安全中心向華盛頓提供有關2020年《中國崛起的挑戰》報告時,敦促美國決策者優先考慮與台灣的雙邊投資和貿易協議,CSIS今年5月發表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的文章,稱美國和台灣達成貿易協議能加強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而長期持對華鷹派立場的哈德遜研究所的立場更加激進,該智庫的兩名研究人員帕特裏克克羅寧和瑞安紐哈德提議美國向台灣方面出售“集束炸彈或燃燒武器”,使台灣可以威脅大陸“具有重大政治價值的非軍事目標”,兩人還鼓動美國採取有利於民進黨方面的政策。哈德遜研究所的另一研究員塞斯克羅普西上月甚至撰文敦促美國決策者承認“一個自治或獨立的台灣”。

  

克裏夫頓強調,這些研究人員在發表上述觀點時,均未披露所在智庫與台灣方面存在利益關聯,“當專家的薪水可能部分來自臺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時,這些資金可能永遠不會被披露”。

  

對美國智庫和研究人員的“金援”一直是台灣當局試圖影響美國決策層的常用手段。《環球時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美國一家名叫“2049研究所”的智庫就是台灣經常性“金援”的對象之一。該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今年3月曾發表文章,鼓吹美國應在台灣派駐軍隊。

  

據台灣網媒“呷新聞”披露,“2049研究所”成立時,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就是該所的顧問。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TECRO及防務部門對該所贊助總額合計35萬至50萬美元,比美政府還多。更早時候,美國媒體還曾披露,台灣當局在2009年通過TECRO向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捐款55萬美元。該智庫學者後來多次發表文章,敦促美國政府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並加強美國與台灣的關係。

  【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 資料圖】

 

  

“民進黨當局試圖通過這些捐款,讓美國智庫幫助遊説美國決策者,為‘台獨’勢力提供更多保護”,南開大學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今年生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台北法案)背後就有這種“金援”手段的影子。

  

一位長期關注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大陸學者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長期收買、拉攏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智庫,打著學術交流的幌子,四處鼓吹“台獨”。“如果民進黨當局和部分美國政客還繼續朝著‘台獨’方向前進,只會讓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甚至消除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作者:特約記者 成仲)

編輯:李覲如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