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崑崙關大捷80年:抗戰精神永存 兩岸共創未來

2019-12-20 09: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12月的廣西南寧依舊綠意盎然。坐落在廣西南寧市東北郊崑崙山頂的“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及其北面的陣亡將士公墓被數百盆黃菊環繞,莊嚴肅穆。

  12月18日,紀念崑崙關大捷80週年向抗戰英烈敬獻花籃儀式在廣西崑崙關戰役紀念塔前舉行。12月18日是廣西崑崙關大捷80週年紀念日。圖為96歲的抗戰老兵區輅在紀念塔前獻花。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12月18日是廣西大捷80週年紀念日。熊壽明、區輅、邱炳基等三位年逾九旬的抗戰老兵在青年志願者的幫助下,重返故地,祭奠80年前一同浴血奮戰的戰友。

  上午9時50分許,紀念崑崙關大捷80週年向抗戰英烈敬獻花籃儀式在紀念塔前舉行。默哀、敬獻花籃、向抗戰英烈行三鞠躬禮、瞻仰烈士紀念塔並敬獻鮮花……800余名海峽兩岸各界人士、抗戰老兵及其家屬代表、專家學者以及青少年學生共同緬懷抗戰英烈。

圖為祭奠儀式現場。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80年了,那段歷史我還記得。”今年103歲的熊壽明時任桂系第16集團軍46軍170師參謀,他指著遠處的山頭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就守在那裏跟日軍作戰,他們的戰車一開過來,我們就猛開槍,把戰車通通打爛。”

  儀式結束後,熊壽明緩緩走向陣亡將士公墓,點上一炷清香,三鞠躬後站在原地默默不語。過了許久他對身邊的人説,“這裡躺著的都是我年輕的兄弟,他們為了國家興亡,犧牲在這裡,我每年都會來看看他們。”

圖為青年志願者護送抗戰老兵。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1939年12月,侵華日軍佔領了崑崙關,妄圖切斷當時中國大後方唯一暢通的國際交通線——桂越國際交通線。中國軍隊經過10余天的山地攻堅作戰,三次剋復崑崙關,以重大傷亡的代價,殲滅號稱“鋼軍”的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及5000余人,取得崑崙關大捷。此役也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軍隊痛殲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大勝利。

  “我為父親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全體將士視死如歸、勇灑熱血、不怕犧牲戰鬥到底的決心、勇氣和精神感到驕傲!”崑崙關大捷指揮官杜聿明將軍之女杜致廉當天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崑崙關大捷後,父親一直強調,本軍是民眾的武力,民眾是本軍的父老,本軍的勝利也是民眾的勝利。”

  圖為崑崙關大捷指揮官杜聿明將軍之女杜致廉(中)在崑崙關戰役紀念館與其父親照片合影。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儘管現居台灣,但自1994年首次到訪崑崙關戰役遺址後,杜致廉多次抵邕參加此類紀念活動。“我相信父親的在天之靈和犧牲在此的英烈定會知道,人們記得他們。也相信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都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通過舉辦此類活動,大家增進交流。”

  戴澄東的父親戴安瀾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師長。他説,“父親教誨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過去我們為抗擊日寇,同仇敵愾。現在我們民族振興的願望也是同心一致的。歷史上的一些問題終會通過交流慢慢消除,祖國也必將統一。”

圖為祭奠儀式現場。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巍巍崑崙,千古雄關。在崑崙關戰役博物館,一組組珍貴文物和歷史照片,一段段真實的歷史影像史料,再現了80年前民族生死存亡關頭,中國軍民奮起抗爭的史實。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當天在現場表示,崑崙關大捷充分展現了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崑崙關大捷80週年,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的溝通和交流。”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田越英認為,歷史和文化是兩岸共同的血脈。我們不能忽略對歷史的研究,既要生動地講好歷史故事,也要通過新型的、符合年輕人喜好的傳媒手段去講述鮮活的歷史故事,這些是兩岸乃至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精神財富。(完)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