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未來之城”藍圖如何繪就?

2020-09-30 18:29:00來源:南方日報

一彎彩虹橫跨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上空。本版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董天健

  白洋淀火車站以東約8公里處,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這是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建設現場。九月末的華北一場秋雨一場寒,雨夜下的工地卻仍是一派熱火朝天。在這裡,建設者不分晝夜、只爭朝夕。借無人機從高處俯瞰,一座“未來之城”正拔節生長。

  河北保定市雄縣、容城縣、安新縣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組成了世人矚目的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設立於2017年4月1日的雄安新區歷經3年多謀劃,今已轉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從踐行“先植綠、後建城”的生態優先理念,到數字虛擬之城與生活實體之城孿生相伴的智慧實踐,雄安新區堅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初心定位,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華北大地上,“未來之城”畫卷徐徐鋪展,智慧圖景愈加清晰。

雄安新區旁的白洋淀景區鬱鬱蔥蔥。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陳理 發自河北雄安新區

  藍綠交織 城淀相融

  雄安新區生態“底色”越築越牢

  白洋淀素有“華北之腎”的美譽,乘船在白洋淀上大小淀泊中穿梭,遠眺儘是天藍草綠,低頭湖水清澈見底。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將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因此,強化環境治理,保護白洋淀生態功能,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先手棋”。

  “白洋淀上星羅棋佈的污水凈化循環利用系統目前已建設覆蓋78個村,致力於解決農村垃圾、污水和廁所三大污染源。”在望月島上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前,河北雄安北排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岳華介紹。

  逐村的改造不斷取得進展。今年3月19日,在安新縣淀區村建昌村,使用了40多年的唯一公用旱廁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3個水衝式環保廁所。村裏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不再向白洋淀排放。

  污水、垃圾少了,白洋淀水位高了、水體清了,生態越來越好。常去淀區的劉岳華欣喜地發現,過去消失的不少魚種又回來了,各種珍貴的鳥類也漸漸多了。

  如果説碧波盪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區極具特色之“藍”,那麼正在實施的“千年秀林”工程則是新區著眼長遠之“綠”。登上秀林驛站二層平臺遠眺,大片叢林一直延伸到視線盡頭,滿目翠綠令人心曠神怡。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考察雄安新區時曾指出,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自2017年11月13日在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至2019年底,雄安新區新造林已超過30萬畝,樹種達200余種。今年,新區還將新增造林10萬畝。

  “與一般造林不同,新區造林踐行‘近自然造林’理念。”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理念最大限度地模擬自然界中森林生長的環境,“能使森林獲得長久生機和活力”。

  藍綠交織,城淀相融。隨著白洋淀生態修復與“千年秀林”工程等穩步推進,雄安新區的生態“底色”正越築越牢。按照規劃,未來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一座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之城呼之欲出。

塔吊林立建設現場

  數字孿生 智慧新城

  建設“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

  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用手機掃描站牌上的二維碼,3分鐘後,外形酷似太空艙的無人駕駛巴士便停進站點。類似的智慧生活場景,今後將越來越多地落地雄安新區。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這是物理城市的建設;在肉眼看不到的數字空間,‘施工’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雄安新區首席信息官張強用“孿生”形容這一關係——數字虛擬之城與生活實體之城孿生相伴,共同發展。

  無人駕駛來了。“智慧的車、聰明的路”。在市民服務中心完成測試後,未來無人車有望在雄安新區更多地區上路。

  區塊鏈來了。雄安新區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圍繞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為全國樹立典範的目標,做好數字城市基礎建設。

  雲計算來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雲中心,將面向未來城市運營提供強大的雲計算能力支撐,服務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

  正如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鋒隊”,雄安新區扮演著智慧城市這一新生事物的“探路者”。

  今年5月,雄安新區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正式發佈,標誌著新區城市物理空間與數字虛擬空間“雙規劃”合一、“雙基建”同步邁出堅實一步。

  同樣在人們不易察覺的地方,一座“地下之城”也在不斷延伸。

  9月15日,在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設現場,寬40米、平均埋深14米的基坑內,挖掘機揮動“鋼鐵巨爪”,數百名工人正緊張作業。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羅鵬飛介紹,與普通地下管廊不同,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分為上下兩層,除在負二層按常規將電力、通信、燃氣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外,新區還將負一層設計為“智慧物流通道”,借助城市雲計算平臺供無人物流車通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日新月異的雄安新區讓人們對這座智慧新城充滿期待。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表示,讓雄安新區更現代、更智慧,符合其“未來之城”規劃定位,更有助於實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標要求,讓更多人留在雄安、愛上雄安。

  特區經驗 助力新區

  再來一場“新時代的艱苦創業”

  9月17日至23日,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雄安新區舉行。作為雄安新區成立後打造的大型展會活動,設計周正愈發成熟,為河北産業轉型升級以及雄安新區發展規劃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

  來自深圳的力量是設計周的強大支撐。作為設計周承辦方之一的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是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研究院攜手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于2017年共同成立的專業機構。借助這一機構,深圳將來自全球的設計力量引入河北,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出謀劃策。

  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特區新區互聯互通從未止步。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過程中,“特區元素”隨處可見,特區經驗成為助力新區的重要力量。

  2019年,得知組織選派幹部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幹部魏山很快報了名。“深圳經濟特區是從邊陲漁村發展起來的,如今雄安新區也是‘平地建新城’,這是難得的學習和鍛鍊機會。”魏山説。

  魏山現任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主要負責土地供應工作。隨著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他感到壓力更大了。為了更好服務雄安新區,魏山通過“老東家”組織3位深圳專家成為雄安新區的“遠程智囊團”,他們有的專攻土地交易規範,有的擅長地下空間規劃。魏山常與他們線上溝通,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雄安新區的發展需要大量制度創新與摸索,其中有些問題深圳也曾遇到過。我希望匯聚更多力量,幫助新區在建設過程中少走彎路。”魏山説。

  像魏山這樣常駐雄安新區的,還有“90後”深圳女孩駱果笑。作為深圳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一名設計師,駱果笑與同事一起承擔起雄安新區寨裏組團的規劃設計。

  “寨裏組團是與起步區協同發展的新城區,將被打造為生物科技創新高地。”在雄安設計中心,談起寨裏組團的規劃細節,駱果笑娓娓道來。“儘管很少有機會回到深圳,但能夠參與新區建設,我感到很幸運。”她説。

  特區人的身影出現在雄安的各行各業。

  擔任中國農業銀行河北雄安分行行長的羅濤,此前曾擔任中國農業銀行珠海分行行長、廣東省行副行長。“他身上有特區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帶領分行很快融入到新區的建設中去。”中國農業銀行雄安分行副行長胡敏評價道。

  胡敏本人也出生在廣東。在她看來,正如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創業,雄安新區的建設也感召著大家來一次“新時代的艱苦創業”。“這是很大的挑戰,但特區的發展歷程和巨大成就讓我們更有底氣、更有信心。”胡敏説。

  在李國平看來,從深圳到浦東再到雄安,無不是中國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懈努力。

  ■新區啟示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

  特區先進經驗將加速雄安新區發展

  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為發展理念的雄安新區,承擔著何種使命?它致力於打造的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又能為其他特區和新區的建設發展帶來怎樣的經驗和啟示?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十分關注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發展。他認為,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如何改革創新並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雄安新區亟需思考的問題。

  如今,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特區新區互通有無,交往密切。在李國平看來,雄安新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規劃建設,也將為我國城市與區域發展探索新路徑。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

  南方日報:如何認識雄安新區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關係和定位?

  李國平:深圳特區、浦東新區、雄安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設立的三個重要的國家級特區/新區。其中,深圳特區的設立代表著中國走向開放;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要繼續擴大探索建立更加系統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決定設立浦東新區。

  而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的設立,讓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發展的中國又迎來一個重要歷史節點。雄安新區設立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為了解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如何優化發展的問題,使首都北京發展得更好。雄安新區將探索並建立一個樣板城市,踐行新發展模式,致力解決超大城市“大城市病”等問題。

  南方日報:如何準確理解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和定位?

  李國平:《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作為基本出發點,強調在京津冀區域內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通過多中心網絡化的發展解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問題。

  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向哪疏解?一是域內疏解,就是把北京中心城區核心區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北京市域範圍之內、中心城區以外的地區。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與京津冀聯動起來進行域外疏解。這就需要一個相對集中的疏解承載地,雄安新區便應運而生,“一核兩翼”的概念也因此出現,具體而言,就是以首都為核心,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為新的兩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雄安新區設立的初心,就是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也處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當然,雄安新區不僅對於北京有重要意義,對河北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現代製造業發展核心。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主要“新”在哪?

  李國平: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其中生態優先的理念得到很好體現。比如未來其整個規劃區範圍內70%是藍綠空間,且開發強度要控制在30%以內;另一個亮點體現在建築風格方面,雄安新區的建築要有中國特色,並考慮整體建築和自然景觀的和諧交融,彰顯新時代的中國風格。

  同時,我們已步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因此雄安新區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會比以前考慮更多。

  雄安新區為城市發展帶來新啟發

  南方日報:許多來自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的幹部、企業投身雄安新區建設,您如何看待這種傳承?

  李國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成就令人自豪,深圳等經濟特區無論在規劃建設、政策創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摸索總結出很多經驗、方法。因此,建設雄安新區已經不像40年前的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設基本“從零開始”。對雄安新區來説,少走彎路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學習借鑒其他區域的經驗,將更多其他地區成功的案例、經驗、做法“移植”到自己身上。

  我也期待著有更多的先進經驗能夠在雄安新區落地,有更多來自經濟特區的管理者、設計者和建設者能夠參與到雄安新區的建設中來,這將大大加快雄安新區的發展。

  南方日報: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的雄安新區,對其他特區和新區乃至更多城市的發展,是否也能帶來新的啟發?

  李國平:是的。首先,我國經濟發展到現今階段,不少國家級新區和大城市都遇到瓶頸,例如深圳也同樣面臨著人口過度集中這樣的“大城市病”。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啟示我們思考,深圳是否也需要一個集中承載區,通過區域聯動進行疏解的辦法解決“大城市病”問題?

  其次,原來不少特區和新區開發強度較大,對生態環境關注不足。反觀雄安,按照規劃,其藍綠空間佔比較高,開發強度要合理控制,這將有利於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看,部分地區可能需要降低開發強度,調整産業結構,實現提質增效。

  最後,雄安新區規劃中提出了一些高端産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我認為,其他特區和新區在尋求高端産業定位時,可以借鑒雄安新區的一些規劃、想法及其適度超前佈局智慧化基礎設施的做法。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卞德龍

  “經濟特區建立40年啟示錄”深調研團隊出品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