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之後,他們過得咋樣?

2019-12-17 10:0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各大城市爭相推出優惠措施吸引人才,戶籍人口大幅增長——

  落戶之後,他們過得咋樣?

  年終“就業季”,中國不少大中城市競相發佈優惠措施,吸引高校畢業生落戶。

  近年來,伴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從一線到二線再到三四線,各大城市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涉及落戶、補貼、住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不少人受政策吸引選擇了這些城市,在此工作、生活。如今,他們過得怎樣?對未來有什麼打算?

  “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

  2017年初,湖北省武漢市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提出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同年從武漢大學畢業的張持瑞,成為這100萬中的一位。

  “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這個政策出臺,所以特地留意了一下。”張持瑞説,另外,由於同學、老師、朋友等社會關係大多在武漢,還交往了武漢當地的女朋友,所以他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主動選擇留在了武漢。

  剛踏足社會的張持瑞比不少身邊人順利得多,畢業後直接進入一家央企做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並很快在武漢落了戶。落戶後不久,家裏又出錢付了首付,幫他在武漢買了120平方米的房子。

  “我的專業不錯,自己在校期間學得也比較紮實,所以找工作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現在一年收入15萬左右,每個月還7000元房貸,再扣除日常開銷,每年還能餘下一些。”張持瑞笑著説。

  談及武漢人才引進政策,張持瑞表示,身邊一些人已經享受到了實惠,比如落戶更方便,還能入住人才公寓,雖然遠了點,但畢竟有住處。

  關於武漢,用張持瑞的話來説,他正在融入其中。“我是在北方長大的,剛開始到武漢的時候並不適應,平時氣候潮濕,冬天還沒暖氣,很難受。不過,後來也慢慢適應了。”

  對武漢這座城市的發展,張持瑞充滿了信心:“這幾年我也算目睹了武漢的發展,幾乎一年通一條地鐵,11座長江大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交通越來越方便了。”

  如今,張持瑞一心撲在工作上,項目開到哪兒,人就跟到哪兒。工作之餘,他經常和身邊的人打趣:“上研究生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高精尖人才,畢業後應該會像電視劇裏男主一樣西裝革履,在高高的寫字樓裏辦公,哪曾想到現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開玩笑歸開玩笑,對於現在的工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張持瑞説,他現在正督促自己改掉工作之初眼高手低的毛病,放低姿態,先在基層鍛鍊幾年,等到自己足夠成熟、有一定經驗和能力之後再爭取回公司總部。“目前只想著打拼,以事業為重,相信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雖然離開,但我還愛著這裡”

  “即便現在回到老家了,我還是覺得深圳挺好的,依然愛著這座城市。”兩個月前,唐亞辭掉了深圳的工作,帶著複雜的心情回到了河南平頂山老家。

  2017年,從海南大學本科畢業的唐亞來到深圳。“當初高考結束時就想到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上大學,海口的環境好、空氣好,我很喜歡。也是因為在南方讀了大學,所以在深圳生活並沒有太多的不習慣。”

  對於深圳,唐亞很有好感。在她看來,這裡機會多、環境也好,而且深圳出臺了很多好政策,如稅收優惠、便利落戶和人才住房,各項補貼都能落到實處。

  “説這裡的政策給真金白銀一點也不假,身邊很多朋友、同事都在深圳落了戶,還拿到了不少補貼。”唐亞説,按她的條件本來也可以在深圳落戶並拿到幾萬元補貼,但她最終放棄了,“因為我覺得有一天我會離開深圳的。”

  雖然已經離職回家,但一聊起深圳,唐亞就停不下來,細數著這座城市的好處:“不管是交通、教育、醫療還是吃喝玩樂,這裡都不錯。地鐵去哪都方便,而且還在擴建,幼兒園都有校車,博物館、市民中心、各處風景都很美,吃的就更豐富了。城市裏大多數是外來人口,本地人也很樸素,年輕的城市包容性很強。”

  這麼好,為什麼要離開?唐亞解釋説,回家並不是因為深圳這座城市不好,而是覺得自己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剛畢業的時候,在高薪的誘惑下,願意接受強度較大的工作,也願意天天加班。但時間久了,就感覺到疲憊了,壓力實在太大,身心都會抗拒。”

  由於大學專業是商務英語,唐亞在深圳找了份外貿行業的工作。“與國外客戶打交道,時差是個大問題,深夜起來工作是常有的事,而且還有加班的隱性要求,加班不夠還要被領導找談話。”

  工作壓力之外,住房是讓唐亞頭疼的另一個問題。在深圳工作時,唐亞與同事合租了一套小公寓,每月3000元,每天要擠地鐵去上班。因為房價高,她的不少同事選擇了到深圳周邊的東莞、惠州、中山等地買房。“但我感覺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除了房子,其他生活成本也很高,茶餐廳一份面都要40塊錢,讓人頂不住。”

  “現在回到家,不用當‘上班族’,感覺特別舒服。”唐亞表示,兩年多的工作和打拼後,自己從“更關注環境”到“更關注內心”。“回家還有一個原因是男朋友也是老家的,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可能會晚兩年回來。”唐亞笑著説。

  “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肯定會有一些落差,但有些事就是有舍有得。那些外人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東西,實際上好不好只有體驗過才知道。”剛剛參加完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唐亞,目前還沒有找下一份工作,打算修整好了再重新出發。“未來,工資不一定要特別高,身體健康最重要。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可以終身幹的事業。”

  “趁年輕,在大城市拼幾年”

  董江前幾年從山西來到了天津。“當時主要是覺得天津這個城市不錯,就跟著朋友一起過來了。但後來能在這穩定下來,跟天津出臺的很多人才優惠政策不無關係。”董江説。

  董江所説的優惠政策中,落戶是他比較看重的一個。“天津是個適合安居的城市,一直希望早點把戶口問題給解決了。之前因為戶口沒著落,有好幾次動過離開天津的念頭。”

  2018年5月,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計劃,大幅降低人才落戶門檻,董江趁著這個機會在天津落了戶,懸在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談起這幾年在天津的工作、生活,董江説:“經歷過挫折,也有了不少收穫。”

  董江學的是廣告設計專業,5年間換過3份工作。“由於學歷原因,剛開始都是將就著找工作,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也就幹了。後來隨著經驗的積累,再加上專業優勢,我在設計崗位上幹得越來越順手,到了更大的公司,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現在一年能拿到十幾萬了。”

  生長在北方,董江對於天津的生活適應得很快。“來到天津後,我並沒有碰到風俗習慣或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困擾。”在他看來,天津是個包容的城市,這兩年因為優惠政策的推出,天津的外來人口更多了,但那種和和氣氣的社會氛圍並沒有改變。

  更讓董江高興的是,他的父母也來到天津工作,一家三口直接租了套房子住在一起,自己還買了輛私家車。“剛來天津的時候,感覺很多吃的、玩的都很新鮮,可時間久了也就膩了。現在父母來了,每天能吃到媽媽做的飯菜,週末開著車帶父母去兜兜風。一家人在一起,感覺很幸福,就像在老家一樣!”他説。

  安逸的生活一度讓董江認為自己一輩子就待在天津,成為“天津人”了。可今年工作上的一些變動,讓他有了新想法:“為了鍛鍊自己,我嘗試著從設計崗轉到銷售崗,開始到全國各地去跑一跑,談生意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和提升的還有很多。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萌生了出去闖一闖的想法。”

  去哪?董江思考再三:“總覺得在事業發展方面,天津的前景還是差了點,跳槽機會少,缺乏潛力。也想換個環境,去一線城市體驗一下。但廣州、深圳的習俗、飲食、氣候跟北方差別太大,北京又不太想去,所以選擇了‘折中’的上海。我去過不少次上海,印象很好,覺得這是個很開放的城市,經濟比較發達,工作機會多、發展前景也不錯。”

  “過完年就準備去上海了。”董江説,“並不一定要在那兒定居,只是想趁年輕再拼幾年。”(邱海峰 楊 帆)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