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策源力 探索高質量發展“上海路徑”

2019-12-27 09:34:00來源:科技日報

  強化創新策源力 探索高質量發展“上海路徑”

  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

  浦東南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簽約到開工,只用了短短不到半年時間,今年內,這座“超級工廠”就已建成投産;投資近3億元的逸思科創園項目與浦東新區規土局簽訂土地合同,24小時不到,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就為該項目核發了施工許可證,順利在康橋工業園區破土開工……

  在令人驚嘆的上海速度背後,是上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業提供有呼必應“零距離”服務的不斷創新。“特斯拉模式”並非特例,企業家們親身感受到了“浦東加速度”帶來的驚喜。

  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諸多全球首發、世界首創誕生,源自上海的科學技術成果叫響世界。然而,新的形勢下,上海早已不耽于享受高光帶來的優越感和滿足感,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探索高質量發展的“上海路徑”。

  創新成果“原産地”

  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高端産業引領,瞄準科技前沿,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才是著力點。“我們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敢於‘啃最硬的骨頭’,不斷提升創新策源力。”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強調。

  近日,“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開源框架”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和佈局啟動,上海聚集超過1300家人工智慧企業,在醫療、教育、工業、金融等場景中形成一批世界首創、國際領先的技術應用案例。集成電路領域,14納米製程工藝、300毫米硅片研發和市場化取得新突破。

  目前,在三大戰略性産業領域,凝練形成44項關鍵技術重點攻關項目清單。上海加快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點突破和跨越,努力打造創新成果“原産地”。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今天的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70%左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31%。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已初步形成,越來越多新的“上海製造”向“上海智造”轉化。

  制度創新“加持”

  高密度的創新與開放的姿態,激發出了強烈的化學反應。

  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力量,浦江創新論壇已成為申城的一張創新名片;從2018年起,上海開始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闢了科學家未來合作的無限空間;在張江“人工智慧島”,吸引了IBM研發總部、英飛淩大中華區總部、微軟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等跨國企業紛紛報名入駐。

  在浦東國際人才港,全新上線的自貿區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網通辦”服務平臺開通,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審批可在5個自然日內完成。這是上海改革突破亮出的全國首創!

  今年3月,上海推出科改“25條”,回答了“由誰來創新”“動力哪來”“成果如何用”等科技創新的核心問題,推出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發展、激發科技創新人才活力、改革優化科研管理等舉措,破解科技體制機制“頑瘴痼疾”,放權賦能。首批選取20個基礎研究項目在全國率先開展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科技強“磁場”效應越發增強。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成為這座名城最為耀眼的底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一再強調:“上海要始終堅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海。”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交給上海的重要使命。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令上海新一輪發展如虎添翼。改革開放再出發,三項新的重大任務連同進口博覽會,共同構成了上海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進改革開放的四大戰略支撐。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歷次關口,上海都勇立潮頭。如今,當推進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的號角吹響之時,上海正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迎頭衝鋒!王 琦 本報記者 王 春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