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數”如治水 探尋科技與社會的多線黏合

2021-05-28 13:16:00來源:央視網

  2021年5月26-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在貴陽隆重開幕。期間,2021數字政府論壇、數字政府建設與治理現代化等專業論壇陸續召開,相關部委、各級地方政府、院校的領導和學者專家出席,共同為“十四五”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出席論壇,聚焦“數字化轉型與數字治理”發表主旨演講。

  張曉副主任從“技術-社會”互構視角,分析了數字化轉型的演進機制,對數字化轉型在技術側和社會側的變革影響進行了闡述,提出了數字治理問題的根源和解決之道。以下為主要觀點:

  技術與社會二者的互構是推動數字化轉型演進的基礎。信息技術變革帶來了信息基礎設施普及,推動勞動生産方式、社會結構發生改變,形成新的連接和資源分配權,進而推動法律制度、文化及治理的創新與提升。制度創新也為技術發展和規範助力,形成反饋的閉環。

  數字化轉型從技術側和社會側兩個視角出發觀察。從技術側看,數字化轉型就是基於信息化、網絡化,並不斷基於生成的數據,從而趨向智慧化的過程,強調數據的自動生成與有序流動。相比于工業時代的線性發展,網絡協同、在線聚合使得數字時代呈現躍遷趨勢。社會結構更加扁平化,個體的活動和行為軌跡可以被還原,扁平化、網絡化、微粒化構成社會視角觀察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特徵。

  生産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形成了主體力量新的對比。從企業層面看,平台企業迅速擴展,實際已經有“公共承運人”的角色,圍繞平臺也形成了多樣化的生態。社會層面看,個體的聲音被放大,群體的情緒在網絡空間被及時地呈現出來。政府層面看,治理難度大大增加,這些變化擴大了治理的邊界,提升了治理問題的複雜度,為政府監管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産生的問題,根本在於技術與治理的不同步。技術發展太快,輻射範圍廣,但是治理能力、彈性以及制度的創新是漸進式的,相對發展緩慢還沒有跟上來。沒有制度的保障,沒有治理創新,技術的發展只會偏離軌道越走越遠。

  數字治理解決要多條線考慮,不能單純技術至上而忽略價值黏合。她提出,數字治理首先需要從技術角度考慮,圍繞數據驅動智慧這條線索加以解決。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社會這條線。微粒化社會中個體散落在網絡空間中,越是散落越需要價值粘合。數字治理不只用技術,也要考慮情緒化、感性化的因素,通過柔性化手段,如價值黏合來加以解決。她認為,中國傳統的家國情懷思想、當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應該巧妙應用於數字治理之中,形成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鳴。

  數據的治理可以從中國上千年的治水之道中獲取靈感和思路。數據是數字時代的基本要素,是轉型的基礎,同時貫穿數據治理之始終。數據需要匯聚、流動和循環,這和水很相似。水利萬物,水滴匯聚為大江奔流能釋放更大的價值。水是要順勢而為,數據的治理也更需要合理的引導和利用,以實現數據安全、有序、高質量的流動。

  數字治理是一套組合拳,要以整體觀構建數字治理體系。數字治理的整體觀非常重要,整體性治理也需與精準治理結合,由此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守底線、拼極限,並從問題切入,通過重點行動等系列組合拳解決。同時用以民為本、家國天下、和而不同的“和思想”貫穿治理始終,為治理賦予人文情懷和和合共生的底色。

  張曉副主任對未來的數字治理進行了展望並充滿信心。她認為,人工智慧崛起需要我們處理好技術和人類社會與生命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與宇宙的關係。人類社會如同在虛擬現實交互的網絡空間、波浪起伏的數據汪洋中漂泊的一隻小船,前行需要前所有未有的勇氣、智慧和遠見,而這正需要社會各界深度協同合作,因為世界已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網絡命運共同體。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