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特大城市女多男少 怎麼適應“她城市”

2021-05-14 08:30:00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出爐的“七普”數據顯示,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人。與男多女少“大形勢”形成反差的是,15個特大城市的統計年鑒“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個共性:女多男少。這15個城市不但包括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還包括了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

  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作家王安憶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一文中曾説過:城市作為一個人造的自然,遠較鄉村適合女性生存。在城市中,女性得以擺脫農業社會的限制,可以充分發揮女性的靈巧和智慧。

  這也道出了某些城市出現“性別倒挂”現象的一些原因。大城市服務業發達、繁榮,女性就業機會更多,比如銷售行業、教育行業等都需要大量的女性,這些崗位與女性更有親和力、執行力與善於溝通的特點相吻合。有研究表明,女生在男生傳統上領先的理工科中也具有很大的趕超潛力。

  從婚戀、安家上來説,很多男性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因買房、安家等問題,會離開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以此降低生活成本。相對而言,女性在這方面的壓力要小一些,這也在客觀上造成大城市女多男少。

  我認為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顯示,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48.1%。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44.8萬人,佔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強化了女性對職場地位穩定和上升的期待,而這恰恰是大城市才能夠滿足的。

  既然如此,如何適應“她城市”便成為城市治理一道繞不開的題。不必諱言,我們現在的許多城市貌似對女性並不是那麼友好。

  職場上經常會面臨“生育”與“升職”的單項選擇題;媽媽們在一些公共場合很難看到母嬰室;女士廁所前經常排長隊,還要面臨在女廁碰到“小異性”的尷尬等。

  獨居女性可能更難一些。今年年初,北京一名獨居女生被困浴室30多個小時,最後靠著敲擊廁所管道被樓下鄰居注意到才獲救,讓人唏噓不已。而這樣的事件不是第一起,應該也不會是最後一起,獨居的不便也不限於此。

  作為一名在省會城市獨居的女性,我不敢輕易讓自己生病,因為可能到時連醫院都去不了;洗澡不敢鎖門怕萬一齣事打不開……總之,少了那麼一點安全感。可能有人會説,既然獨居這麼不方便,為什麼不結婚、不合租……我想説的是,難道多些安全感的方法,只能靠與他人“互相取暖”?

  一座以安全文明為基礎的現代都市,應該給予城市中所有人免於恐懼的自由,這種給予應當與性別無關,與年齡無關,與地域無關。一個城市治理者有責任與義務正視問題,補齊短板,讓所有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比如,制定有效舉措,讓育齡女性不再被企業視為“累贅”。雖然法律有相關規定,但如何做得更有溫度考驗著管理智慧。或許可以考慮,對消除女性生育後顧之憂的企業,提供一定的稅費優惠等鼓勵政策。

  比如,參照對獨居老人的照顧模式,根據獨居青年的實際需求,多提供一些保障,讓她(他)們在緊急時刻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幫助。

  這並非矯情,也不是“太敏感”。既然女多男少是城市發展的客觀事實,那城市就要未雨綢繆學會如何“討好”女性,為女性提供更多機會與保障。“她”好了,城市才會更好,城市發展才能獲得更多動力。

  還是那句話:人,才是一座城市最寶貴的資源。有人,城市才有未來。

  郭慧岩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